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国学文化 佚名 参加讨论
结语 
    康德指出,伦理学是研究如何使人配享幸福而不是获得幸福的学问。而孔子的道德思想恰恰是将道德看成是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将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局限于政治领域、由于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永远受制于外力,永远不能摆脱物欲的牵绊和对权力的依附。这样一种软弱无力的道德只能扼杀人的自由天性、束缚人的精神、将人的创造力和无限发展的潜能局限在极其狭窄的范围之内。受着儒家思想和封建专制权力的双重束缚,中国人的道德始终处于混乱与功利之中,始终未能窥见那洋溢着自由精神的、以至善本身为目的的纯粹道德境界。由此可知,孔子所倡导的道德之所以走向衰亡并不能归结为西方价值观和物质文明的强力渗透,而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和道德缺陷所致。即使没有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儒家道德也只能依靠威逼利诱才能维持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统治地位。拿破仑曾把沉浸在儒家思想中的中国比喻为一头睡狮。今天,睡狮已然醒来!当代中国人对孔子道德的否弃即意味着一个从未体认到自由价值的古老民族终于睁开了昏睡的双眼,开始重塑自己的精神!中国的觉醒与奋起必然始于与自由的相遇、相知和相亲。随着自由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传播,一种新的、更合乎人性、更能对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和积极指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必然会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基石,这样一种道德不仅更能保障我们的独立、自由与尊严,亦能促使我们以一种更为开放有力的姿态去回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据此我愿相信,目前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所存在的道德真空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当新的充盈着自由精神的道德在中国人心中扎根之日,即是中华民族以沉稳自信的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时! (作者:赖全忠)
    参考书目: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唐凯麟 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何光沪 许志伟主编:《对话二:儒释道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肖滨:《传统中国与自由理念:徐复观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刘泽华:《中国王权主义——传统社会与思想特点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郑保华主编:《康德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苗力田编:《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洪涛:《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