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抛开客观的领导过程不谈,就领导者主观修养而言,不应将两种影响力等量齐观。儒家荀子曾就此给我们许多启示。荀子是后期儒家,所处的时代条件使之能够批判吸收诸子的合理思想,包括法家以力服人之道。在新的历史基础上,他将儒家的以德服人和法家的以力服人结合统一起来了。但他同时又认为应该以德服人为主,主张“国之命在礼。”继荀子之后的《吕氏春秋》也主张“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刑罚。”仁为一,法为二。荀子和《吕氏春秋》是主张将暂时和长远相结合,立足于长远,立足于领导的根本利益。“德主刑辅”、“仁一刑二”这一智慧成为以后历代有为之君的治国之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智慧。 
    三 
    德主刑辅的智慧仍然值得现代领导者去借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想获得恒久的人心支持,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必须始终以完善自我,增加自我的品格和能力含量为主要的追寻目标。况且,虽然行政职务的晋升是由上级组织决定的,但决定晋升的依据还是德能和业绩。就此言之,权力影响力又来源于非权力影响力。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十分清楚两种影响力的轻重次序。更应该十分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塑造和提升。 
    儒家以德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首先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不惟我独尊。领导者不要摆领导的架子,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下属平等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即使领导者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其次,领导者要与追随者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反之,如果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疏远,相互怀疑、猜忌,甚至相互敌视,下属就会与领导者渐行渐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最后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法家以力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与业务素养,要不断加强组织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和考核,有赏有罚,赏罚分明,有上有下,上下合理,还要不断分析最新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在组织发展的最前列,成为组织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总之,领导者要提升影响力,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树立权威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者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四书集注》;《孔子家语》;比斯盖特•舒尔茨著。赵丁译。《顶尖管理能力》.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