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韩非之死,不怪李斯!(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3、李斯害怕韩非妨害他的一统大计,需尽快除掉对手。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可能了。而且这个应该是最能够成立的理由。李斯作为秦国的主要谋臣,国相,他设下了一统天下的妙计,而韩非是他的同学,他觉得这个人如果回到韩国或者在秦国得到重用,都对秦国的统一大计会形成很大的障碍。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目标,他必须排除障碍,而韩非就是他必须除掉的一个。
    第2条只是我个人的猜想,暂且置之不理。我们先看第一个:
    1、李斯妒才,害怕韩非代替自己的职位,所以要抢先除掉韩非,以免久则生变。这个是很多人都认为的观点。
    秦始皇初见韩非的书,惊叹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始皇很想一见此人,而这时,正是李斯向他推荐了韩非。
    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其后秦攻韩,韩遣非入秦。
    秦始皇为了得到韩非,不惜攻打韩国,而他是怎么知道韩非的呢?最先是看书,接着不正是李斯向他介绍的韩非吗?后来才有不能用,则不要留而归之,以遗后患,而请秦始皇诛掉他的建议。这个能说是李斯妒忌韩非的才华吗?
    在《韩非子·存韩篇》,有李斯驳斥韩非的话:“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为重于韩也。秦韩之交亲,则非重,此自便之计。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辩,因不详察事情。”
    这可能就是后世指责李斯谗杀韩非的理由吧?但这只是李斯与韩非政见不合,而李斯则一直坚持为秦国考虑,所以他当然要排斥李斯了。但并不说明这就是谗害韩非吧?
    《战国策·秦策》里也有韩非姚贾相谗,但没有提到李斯啊。或许是因为李斯晚年失节,所以就把一切罪名安在他身上,于是认为李斯妒闲杀非,就不足为奇了。
    再看第3条
    “3、李斯害怕韩非妨害他的一统大计,需尽快除掉对手。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可能了。而且这个应该是最能够成立的理由。李斯作为秦国的主要谋臣,国相,他设下了一统天下的妙计,而韩非是他的同学,他觉得这个人如果回到韩国或者在秦国得到重用,都对秦国的统一大计会形成很大的障碍。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目标,他必须排除障碍,而韩非就是他必须除掉的一个。
    这个有理由作证:王悦之,未任用,李斯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你看,李斯请求下吏诸韩非是在秦王不用,而欲留而归之之后的,认为这是遗患之举。而且韩非最终目的是为了韩而不是为了秦,这是很自然的。如果君王不用他,就最好把他杀掉。这正是当年公叔座对待公孙鞅的态度。当初公叔座将死,向秦惠王推荐公孙鞅,但秦惠王不用。于是公叔座又向秦惠王建议如果不用他,就最好杀了他。你看,李斯与公叔座的意见不是一样的吗?用与杀,其实都是建立在李斯对韩非能力的肯定上的。他未尝不希望秦王用韩非,但秦王没用,而是准备留而归之。而正是因为李斯肯定韩非的能力,认为他回去后,会遗下后患,所以才建议下狱诛杀他,并很果断的处理了这件事。
    我觉得这正是李斯作为一个政治家,大公无私、有魄力的表现。正像三国时代的周瑜、吕范处理诸葛亮时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李斯虽与韩非是同学,但各为其主,他杀韩非也是无可厚非的。  ”
    我觉得韩非之死,正在于他有才。从秦始皇求贤若渴想要得到他,到后来发现他是为韩国谋利,所以就要千方百计除掉他,这也是自然之理。其实要杀掉韩非的是秦始皇,而不仅仅是李斯。李斯只是执行者,奈何又要让他来背这个杀贤的罪名呢?
    韩非之死,不怪李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