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人生:现实生活中不要欲念太多,要一颗美好的心灵和进取心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柔弱、困乏和飘忽,精神“无为”是心路安妥性的“探测器”,依持和把握便成了人类的伴侣,从此,我们行路不感到寂寞,纵然面对仍是一个寂寞的世界;从此不觉得孤单,尽管仍影形相吊,无限的福荫让我们走自己的路。 庄子的人生之路,从避世到游世,特别是庄子《逍遥游》、《养生主》、《人世间》以及外篇的《山木》等,都说到“无用之用”的观念,也是庄子游戏人生的生存态度。“无用”是庄子独家之言,庄子认为“无用”并不代表消极和隐退,人生仅靠避世是解决不了自身问题的,尽管个人不想介入社会,但生活在生活的群体链中,往往制度规定要来约束和干预个人。庄子主张用“游世思想”解决避世解决不了的问题,谨慎避免各类矛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游离于尘世之间。《养生主》讲的著名寓言“庖丁解牛”就是游世思想的集中体现。庖丁解牛时刀刃从不硬折骨节,总是从缝隙之中游离而过,“彼节者(骨节处)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游世思想”和“无用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总被大家误认为是不好的,消极的、不求进取的,油腔滑调的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人生面对大千世界总会显得柔弱、困惑和飘忽,经常处在夹缝中生存,不管是生命的本体还是精神本体,我们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精神沦陷,理想失落等。游世思想既是一种生命的自保,也是一种精神回归,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视脚下的坎坷,坦然自若面对寂寞、孤独的世界,混沌没有七窍却能感知世界,用“无心”游世于人生。 “游世思想”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法,世界是一个飘逸的、充满无序的能量场,如果我们总是用循规蹈矩的、一成不变的方法认识我们感知的世界,我们的视野、我们所触及的范围经常会走入僵死的深渊,如果有游世思想这种思维方法,飘然于天地之间,就会有大视野、大境界,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就会在细微处感知那些无知的世界。 “游世思想”也是做成功人士的准则。在一个社会中,一个集体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用一种超然的、忘我的态度,去感知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把自己放在飘舞的空中,你就会坦然面对名和利,你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的面对人生,你就会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生活。 “游世思想”也是力量的凝固剂。一个集团要形成一股力量,就必须要有一个能“搅伴混凝土”之人,能把各方的力量融合凝固成一个整体。这个人需要的基本素质就要有“游世思想”,有一种超然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名利等击倒,才能赢得各方的认同,才能左右逢源的处理内部矛盾。 周总理虽然我们不能用“游世思想”能表述这位伟人,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如果没有周总理这个“凝固剂”的角色,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有我们今天强大的新中国。周总理具有超然的人格品质和忘我、忘名、忘利的生活态度,这应是游世思想的最高境界,我只能将其界定为“超世思想”。 我们生活的空间,经常有一些心眼狭小,利字当头的人,经常说领导需要权威,需要威信,但领导的权威从哪里来,现在很多领导却不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领导的权威大都来自于权力的威信,如果一旦有一天失去的这个基础,不要说威信,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得到,有的甚至走向反面,最后落个孤独无助。 威信分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前者是相对的,暂时的,后者则是长久的、永恒的。后者的基础是一种超然的情愫,淡泊的人生,懂得生活和情感的人性追求,有着宽广的胸怀。这些领导,当他们失去权力基础时,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敬重,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庄子在《人世间》里写过一位一身邋遢,有点无赖气的游世高手:支离疏双肩高过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本应在后面的发髻却冲着天,五脏六腑都被挤在后背上,两腿长直接长在肋骨旁边。虽然丑陋但他活得却很自在,他病残得不成样子,却可以缝洗衣服、簸米筛糠过活。兵役摇役来了,正常人要逃匿躲避,他可以大摇大摆,政府赈济贫困,他又可以安享三钟米十捆柴。庄子说这则故事,是要告诉我们,“无用”有时也好处多多。 我们经常说人需要一种“阿Q精神”,要有一种善于自嘲的勇气,自尊是人人追求的,当一个人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没有了,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虚的,所以马洛斯的需求理论第一条就是生存问题。从物质层面来看,支离疏能安享天年,不在于自身的丑陋,而在于安然地以怪病为武器谋求生存之道,也就是“以阿Q精神”为武器应对生存问题。 “阿Q精神”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学,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实用的人生哲学与庄子的“无用思想”不谋而合,当我们入世时我们需要用“有用”来支撑自己,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态度来认识自己,使自己生命变得更足,更有意义。我们要常有“无用”的态度来审视自己,现在一些人总自我感觉很好,认为世界上的离开自己肯定不行,一旦现实与理想反差太大,就会失落,就会莫名其妙的烦躁,就会悲情丛生。 毛泽东时代,我们一直担心,将来一旦老人家去世后,中国将走向何方,我们常为国家的命运前途担心,常为自己的路愁然。没想到在小平等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富有,当然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他给我们打下丰厚的基础,这是保证。 我常在思考,信息化社会人人都是个人才,但有多少人知道何为才?何为用?动不动就要引进人才,引进博士生、硕士生,当然学习时间长的知识一定多,但知识多的人不见得能力就强,智慧只属于有用的,纸上谈兵的人才战略等于一纸空文。知识只有与实践融合变成成果,这才是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