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陆九渊心学中-[自反]、[无我] (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免费论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服习践行者,盖泯然乎天理之萌蘖,而物欲之蔽,实豪据乎其中而为之主,则其所以为学之本固已厥矣。”(378)“大凡为学须要有所立,《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卓然不为流俗所移,乃为有主。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是甚底?为复是要做人否?理会得这个明白,然后方可谓之学问。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如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亦谓此也。”(438)陆九渊的所谓“有立”,就是“立本”,亦即“求其放心”。陆九渊对詹子南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章所说的就是“立本”,“某因思是便收此心”,就是“求其放心”。陆九渊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意识,他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463)“人生天地间,抱五常之性,为庶类之最灵者。”(244)“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439)因此,当他的学生朱济道说:“前尚勇决,无迟疑,做得事。后因见先生了,临事即疑恐不是,做事不得。今日中只管悔过惩艾,皆无好处。”陆九渊热情鼓励说:“请尊兄今自立,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久阙。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455-456)
    陆九渊与詹子南的谈话,虽然说了“学者能常闭门亦佳”,对门人詹子南的“安坐瞑目,用力操存,夜以继日”的行为及其结果也表示赞赏,但这只是谈“为学”,从“君子以自昭明德”出发,强调“自”、“有立”、“求其放心”。陆九渊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明道”,才是“就近易处,着着就实,无尚虚见,无贪高务远”的正确途径。 陆九渊的言论并没有涉及西方近、现代意义的认识论问题,既未讨论认识过程,也未讨论认识方法,不存在排斥感性经验、否定感性认识的问题;他明确地说了“因思是便收此心”,这与佛教禅宗“顿悟”也毫无瓜葛。
    二、切己自反,改过迁善
    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把“切己自反”看作是陆九渊的认识路线,他们说:陆九渊“以为认识就是体认‘吾心’”,“如果说朱熹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话,那末,陆九渊在这里便是‘存心,去欲’,‘天理’在陆氏这里便是‘心’。陆九渊沿袭朱熹人欲多,则天理少,减得一分‘人欲’,则增一分‘天理’的话头,而说‘欲’之多, 则存‘心’寡,‘欲’之寡,则存‘心’必多。于是欲之寡和不寡,是‘存心’的关键。这样,陆九渊由‘宇宙即是吾心’的本体哲学进入了‘存心去欲’的道德哲学。 ”③对于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的这些说法,笔者以为有三点必须辨识:(一)“切己知反”是不是陆九渊的认为路线?(二)陆九渊的“欲去,则心自存”与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有什么区别?(三) “陆九渊由‘宇宙即是吾心’的本体哲学进入了‘存心去欲’的道德哲学”的界定是否符合陆九渊的思想实际?
    辨识第一点。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现实、领悟真理的能力的哲学学说,关于认识的泉源以及关于认识过程藉以实现的形式的哲学学说;认识路线是以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出发点的认识途径。认识论和认识路线是以主客对立、物我分立为前提的,坚持“万物皆备于我”,主张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陆九渊的头脑中,既无主客对立,也无物我分立,更不存在“物质”和“精神”孰为第一性的问题,“他认为阴阳即道”,“反对天理人欲,道心人心的截然分划”,“把‘心’作为通万物同天地的本体”,他认为“只要去掉心中的各种弊病, 真理的光辉便会自然显露。‘顺乎心之自然’,便可以自自然然地实现、履行伦常真理。”④按照唯心与唯物的框架,我们很难确定陆九渊的认识论和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
    “切己自反”是不是陆九渊的认识路线?
    “切己自反”,出自陆九渊的门人傅季鲁所编《语录》,“或问先生之学,当来自何处入?曰:‘不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400)“先生云:‘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涣然冰释矣。若先看难晓处,终不能达。’举一学者诗云:‘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自家主宰常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寄语同游二三子,莫将言语坏天常。’”(407-408)
    陆九渊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志道”、“明道”,“志”、“明”,不是别人“志”、别人“明”,而是自己“志”、自己“明”。“道”与“私欲”是绝不相容的。“道大,人自小之;道公,人自私之;道广,人自狭之。”(448)“道可谓尊,可谓重,可谓明,可谓高,可谓大。人却不自重,才有毫发恣纵,便是私欲,与此全不相似。”(460) 因此,“志道”、“明道”的同时,必须克服“私欲”。 陆九渊告戒他的侄儿孙浚说:“汝气质外柔弱而中实不弱,自向者旨趣未得其正时,固已有隐然不可摇挠之势矣。 能于此深思痛省,大决其私,毅然特立,直以古圣贤为的,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则谁能御之?于此不具大勇,却放过一着,姑欲庶几于常人,则非吾之所知也, 真孟子所谓‘终亦必亡而已矣’。仁者先难后获。夫道岂难知哉?所谓难者,乃己私难克,习俗难度越耳。吾所谓深思痛省者,正欲思其艰以图其易耳。仁者必有勇,颜子闻‘一日克己复礼’之言, 而遽能‘请问其目’,可谓大勇矣。汝能以其隐然不可摇挠之势用力于此,则仁、智、勇三德皆备于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