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于人间利害的观察,既周全完整,又细腻长远。《列御寇》篇中有一个故事,很可能也是庄子的亲身经历:有人想请庄子做官,庄子答复使者说:“你见过用来祭祀的牛吗?披的是文彩刺绣,吃的是青草大豆,等到牵到太庙挨宰的时候,即使想做一头孤单的小牛,办得到吗?”这是借牛来比喻人的情况,近利短视的结果,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庄子提醒我们:为利益而付出的代价是否太高?在《让王》篇中,庄子说得十分明白:“现在世俗的君子多半为了追逐外务而危害身体,放弃生命,岂不是很可悲!当圣人有所动作时,一定要看清楚他所设定的目标与采取的方法。”子华子对昭僖侯说:“现在让天下人到你面前写下盟约,盟约上说:‘左手取得盟约,则砍去右手;右手取得盟约则砍去左手,然而取得盟约的人必定取得天下。’您还愿意去夺取吗?”昭僖侯说:“我不去夺取。” “两臂重于天下”,更何况是身体和生命呢?这种乱世中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效。见到利益时,首先要考虑:为了得到它,我需付出什么代价?这个代价是我付得起的吗?我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对老子的思想深有体认,并加以发挥。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个人从小受尽折磨,他的情绪智商与逆境智商在考验中不断成长,将来的情况呢?不论他是否取得外在的成就,至少他内心很容易为了小小的顺利而觉得快乐与感恩。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反之,一个人从小含着金汤匙,不知劳苦、辛苦、痛苦为何物,那么他将来呢?倒不是说一定倒霉,而是很容易因小小的不顺利而愤怒、怨恨。这,不也是一种灾祸吗?能够看透福祸相互倚伏的关系,对于自己的处境就可以释怀了。要把人生的遭遇从悲剧转化为喜剧,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计较利害得失,并且从整体来欣赏人我之间与物我之间的互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