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孟子《春秋》说微(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经典与解释 佚名 参加讨论
《传》云:“《春秋》常事不书”,又云:“见者不复见”,又云:“贬必于其重者”,又云:“择其重者而讥焉,其余从同同”。即此指也。
    例如略外,略卑,略轻,略远,略小,略常,《传》闻世大夫有罪无罪皆不曰略之之类,皆是也。
    (五)讳文见义    诡实以避,易名以讳,随其委曲,彰以诲示。
    《传》云:“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论语》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即此指也。
    例如告籴于齐,实庄公为之,而书臧孙辰;以酅入齐,实纪侯为之,而书纪季。
    仲孙书齐,公子牙书卒,灭项不言齐,及凡言讳也之类,皆是也。
    (六)错文见义  参伍错综,变以成文,贯比见指,以驭其棼。《传》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董子云:“《春秋》无达辞,从变而移(《竹林》),其居参错,非袭古也”(《玉杯》)。即此指也。
    例如或书即位,或不书即位,或书丧,或不书丧,或称公子,或不称公子,或称弟,或不称弟,或日或不日,或名或不名之类,皆是也。
    (七)重文见义 人不省意,恬行不备,重累责之,矫枉须至。
    董子云:“其辞直而重,有再叹之,欲人省其意也。孔子曰,书之重,辞之复。呜呼,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祭义》 案孔子曰下见《春秋》纬庄存与《春秋正义》云:“美者因其行事而加王心焉,之谓也”)。即此指也。
    例如庄公一年三书筑台,僖公七月三书不雨,文公三书七月不雨,昭公九书如晋,四书居运,八书乾侯。又如桓公三年,姜氏连书翚逆,齐侯送,公会,夫人至,齐侯使年来聘,庄公又书夫人孙齐一,如齐二,会齐侯三,飨齐侯一,如莒二之类,皆是也。
    (八)微文见义 智畏义严,世近言谨,委婉相起,是非以正。
    《传》云:“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又云:“实与而文不与”,又云:“定哀多微辞”(此语为全经微辞发例,凡特笔为众所疑而不易明者,皆微辞也。十二公胥有之不过定哀之世特多耳),即此指也。
    例如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诸侯亦称公;齐侯称侯,滕亦称侯;微者称人,贬亦称人,不嫌同号,继体君称即位,继杀君亦称即位。秦伯使术来聘,吴子使季札来聘为美,楚子,使叔来聘为恶,不嫌同辞,皆各有起文也。
    救邢贬君称师,城楚丘城缘陵不言齐侯,纳接菑于邾娄,执宋仲几于京师,皆贬称晋人,文不与也。定无正月而在季氏,哀会黄池而及吴子,仲孙忌魏多而讥二名,凡此之类,皆微辞也。
    (九)去文见义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去史之有,显义之存。
    《史记》云:“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世家》)。即此指也。
    例如无正,无王,去天,去时,去月,去日,去葬,去奔,凡削文之类,皆是也。
    (十)阙文见义   君子于辞,无苟而已,知阙不革,是谓信史。
    《传》云:“无闻”,又云:“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论语》曰:“多闻阙疑”,又云:“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又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即此指也。
    例如隐之纪子伯,桓之夏五,文之宋子哀,昭之北燕伯于阳之类,皆是也。禹稷当平世,颜子当乱世。
    《春秋》三世之说,著于公羊,述于董子(楚庄王),详释于何氏。何于隐元年公子益师卒传注云:“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所闻之世,见治升平,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于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欑函传注云:“见所闻世治近升平”;于定六年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传注云:“定哀之间,文致太平,欲见王者治定,无所复为讥,唯有二名故讥之”;于哀十四年西狩获麟传注云:“人事浃,王道备,欲见拨乱功成于麟,犹尧舜之隆,凤凰来仪。故麟于周为异,《春秋》记以为瑞,明太平以瑞应为效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