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馆藏《易经》综合研究(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华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易经》不是算命、看风水之书,原来是由64篇散文组成的一部文学著作,这是对馆藏《易经》综合研究的结论。
    公元2004年上海博物馆公示了馆藏楚竹书易经,经测谱仪测定竹简年代,距今2257±65年,即公元前320至前190年之间的作品;1997年《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期刊登了安徽阜阳出土的下葬于公元前165年的汉竹书易经;1984年《文物》三期刊出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抄于汉文帝初年(公元前179至前157)的汉帛书易经。它们比三国时王弼(公元226-249年)之后的传世本易经均要早400余年,可以互为补正经文的讹误,为研究《易经》,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史料。例如:本书首篇传世本名“艮”,文中“廷”误写作“庭”、“隋(音惰)”误写成“随”。艮为山地,庭即庭院,随是随从,与文中其他文辞风马牛不相及。帛书经文证明:“艮”本为“根”,即生殖器,“廷”系人体阴部,“隋”是女子阴,恰与该篇性欲情感之辞融为一体,从而《春梦》浮出水面。……
    相传《易经》始作于伏羲时期,数千年来,物换星移,语言、文字不免有所变化,如上述“根”指生殖器,“廷”乃人体阴部,“隋”即女子阴之称早已不用。加上当时文人稀罕,多为口头文学;文具粗笨,以文记意;文字不全,用文简洁,且多同音、近音字。因此,给后世传播、阅读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过去有“以传释经”的传统习惯,有关《易》的辞书条目、专著论文,多用“十传”的礼教观点,曲解了古文的原意,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弄得原著面目全非。因此,笔者从排除《易传》干扰入手,以达到还原《易经》真貌之目的。                                                          
    本书以楚竹书、汉竹书、汉帛书和传世本《易经》为底本,相互校正后,剔除其中卜筮吉凶之辞,余下赤裸裸的原本。然后对古文逐词逐句地追根索源,探求本意,并逐一注释。再后利用原文,略添数字使之成章,以保持古韵古味。为便于阅读,特作了逐篇标题的安排,按文意分为:婚姻与家庭、哲理与人生、科技与灾害、王治与策略、战争与和平、祭祀与信仰等六部分,撰成《馆藏(易经)综合研究》一册。并将批注了卜筮之词的《周易》及孔氏“十传”附于书后,以便读者在欣赏古典文学之余,看看卜筮文化、礼教文化是怎样沦陷文学著作的。
    钩沉一部淹没了3000余年的中华第一书,其工程是艰巨的、复杂的,笔者虽竭尽全力,欲求完善,只因学识所限,讹误难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拯救人类文化遗产,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目
    一、婚姻与家庭                               
    春梦 …………………………………………………………
    求婚 …………………………………………………………
    定婚 …………………………………………………………
    寇婚 …………………………………………………………
    交媾 …………………………………………………………
    重圆 …………………………………………………………
    患难 …………………………………………………………
    离别 …………………………………………………………
    孝道 …………………………………………………………
    家人 …………………………………………………………
    骗婚 …………………………………………………………
    乱婚 …………………………………………………………
    二、哲理与人生 
    往复…………………………………………………………
    恒德…………………………………………………………
    气节…………………………………………………………
    蜉蝣 …………………………………………………………
    意外 …………………………………………………………
    观变 …………………………………………………………
    解公 …………………………………………………………
    戒酒 …………………………………………………………
    大畜 …………………………………………………………
    晋马 …………………………………………………………
    明夷 …………………………………………………………
    三、科技与灾害
    三材 …………………………………………………………
    观星 …………………………………………………………
    妇道 …………………………………………………………
    比艺 …………………………………………………………
    乐疗 …………………………………………………………
    改井 …………………………………………………………
    地动 …………………………………………………………
    洪泛 …………………………………………………………
    亡羊 …………………………………………………………
    丧牛 …………………………………………………………
    四、王治与策略
    良仆 …………………………………………………………
    职责 …………………………………………………………
    损益 …………………………………………………………
    辟疆 …………………………………………………………
    过错 …………………………………………………………
    斥礼 …………………………………………………………
    相斥 …………………………………………………………
    治狱 …………………………………………………………
    禁猎 …………………………………………………………
    退秦 …………………………………………………………
    五、战争与和平
    醒悟 …………………………………………………………
    鸣嗛 …………………………………………………………
    不宁 …………………………………………………………
    改变 …………………………………………………………
    奈何 …………………………………………………………
    同人 …………………………………………………………
    异人 …………………………………………………………
    奇洞 …………………………………………………………
    白蘩 …………………………………………………………
    六、祭祀与信仰
    祭祀 …………………………………………………………
    禴祭 …………………………………………………………
    丧礼 …………………………………………………………
    哭吊 …………………………………………………………
    萃儿 …………………………………………………………
    招魂 …………………………………………………………
    反复 …………………………………………………………
    生离 …………………………………………………………
    筭卜 …………………………………………………………
    小狗 …………………………………………………………
    叛逆 …………………………………………………………
    附卷一:《易经》楚竹书、汉竹书、汉帛书、传世本对照(按汉帛书的篇章次序)
    乾 ……………………………………………………………
    否 ……………………………………………………………
    遁 ……………………………………………………………
    履 ……………………………………………………………
    讼 ……………………………………………………………
    同人 …………………………………………………………
    无妄 …………………………………………………………
    姤 ……………………………………………………………
    艮 ……………………………………………………………
    大畜 …………………………………………………………
    剥 ……………………………………………………………
    损 ……………………………………………………………
    蒙 ……………………………………………………………
    贲 ……………………………………………………………
    颐 ……………………………………………………………
    蛊 ……………………………………………………………
    坎 ……………………………………………………………
    需 ……………………………………………………………
    比 ……………………………………………………………
    蹇 ……………………………………………………………
    节 ……………………………………………………………
    既济 …………………………………………………………
    屯 ……………………………………………………………
    井 ……………………………………………………………
    震 ……………………………………………………………
    大壮 …………………………………………………………
    豫 ……………………………………………………………
    小过 …………………………………………………………
    归妹 …………………………………………………………
    解 ……………………………………………………………
    丰 ……………………………………………………………
    恒 ……………………………………………………………
    坤 ……………………………………………………………
    泰 ……………………………………………………………
    谦 ……………………………………………………………
    临 ……………………………………………………………
    师 ……………………………………………………………
    明夷 …………………………………………………………
    复 ……………………………………………………………
    升 ……………………………………………………………
    兑 ……………………………………………………………
    夬 ……………………………………………………………
    萃 ……………………………………………………………
    咸 ……………………………………………………………
    困 ……………………………………………………………
    革 ……………………………………………………………
    随 ……………………………………………………………
    大过 …………………………………………………………
    离 ……………………………………………………………
    大有 …………………………………………………………
    晋 ……………………………………………………………
    旅 ……………………………………………………………
    睽 ……………………………………………………………
    未济 …………………………………………………………
    噬嗑 …………………………………………………………
    鼎 ……………………………………………………………
    巽 ……………………………………………………………
    小畜 …………………………………………………………
    观 ……………………………………………………………
    渐 ……………………………………………………………
    中孚 …………………………………………………………
    涣 ……………………………………………………………
    家人 …………………………………………………………
    益 ……………………………………………………………
    附卷二:《序卦传》、《彖辞上传》、《彖辞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象辞上传》、《象辞下传》、《说卦传》、《杂卦传》、《文言传》十传
    序 卦 传 ……………………………………………………
    彖辞上传 ……………………………………………………
    彖辞下传 ……………………………………………………
    系辞上传 ……………………………………………………
    系辞下传 ……………………………………………………
    象辞上传 ……………………………………………………
    象辞下传 ……………………………………………………
    说 卦 传 ……………………………………………………
    杂 卦 传 ……………………………………………………
    文 言 传 ……………………………………………………
    附录
    为《易经》图书正本清源 …………………………………
    后语
    “脱去‘无咎’、‘悔亡’”的启示
    ——兼谈《随》变………………………………………
    一、 婚姻与家庭
    
    我看到了她的背,却抱不到她的身;触到了她的阴部,却不见其人。
    我摸到了她的脚趾,又摸到了她的小腿,但未能再向上进而摸她大腿间的那块“裂肉”,此时难道她不动心么?
    我抱着她的腰,来回地抚摸着她的背脊肉,她终于同心合意了,我们的胸腹和下身紧紧地贴合在一起。正在这一阵阵的快感中,她用婚娶有序的言词惊醒了我。啊!原来是一场性欲薰薰的思春梦。
    古文
    根1其背2不获 其身,行其廷3不见其人。根其趾根其腓4不登5其隋6,其心不悸7。根其限8戾9其夤10,厉同11心,根其躳12根其股13言有序14,敦15根。※
    注释
    1根—生殖器。《法苑珠林·卷六》:“四天下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这里指男女间的性欲、性感。此处从《汉帛书》。
    2背—人体背部。此处《汉帛书》用“北”,通背。《书·舜典》:“分北三苗。”孔颖达疏:“善留恶去,使分背也。”
    3廷—人体阴部。《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注端谓阴廷,在溺孔之上端也。”
    4腓—《说文》:“胫腨也。”《正字通》:“胫股后肉也。俗谓:股,大腿;腓,小腿。”
    5登—《玉篇》:“上也,进也。”《尔雅释诂》:“陞也。”此处从《楚竹书》。
    6隋—《集韵》:“音惰”。《说文》:“裂肉也”,即女子阴。《楚竹书》作“陵”;《传世本》作“随”。
    7悸—《说文》:“心动也”。此处从《楚竹书》。
    8限—人体腰部,身之中也。
    9戾—来也,动也。《诗》:“鲁侯戾止”。传“戾,来。止,至也。”
    10夤—《集韵》:“通作 夤,”《玉篇》:“脊肉也”。
    11同—《说文》:“合会也”。此处从《楚竹书》。
    12躳—《五经文字》:“躬俗躳字,今经典通用。”躬,身也,人体胸腹部。
    13股—此处《传世本》作“辅”。“股辅”,《韵会》:“胫本曰股辅,下体也。”俗谓人体“下身”。
    14序—次第也。
    15敦—梦幻也。《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毛传:“敦弓,画弓也。”
    ※ 本篇《楚竹书》、《汉竹书》、《传世本》命为“艮”,《汉帛书》命为“根
    
    建为何磐恒逗留?建为何屯邅坎坷?他乘着马迟迟不想离去,并非强求马上婚媾,是那女子拒不许嫁,说要十年之后才会结婚,随即像野鹿一般无有疑误地藏入林中,建失望得倚几而卧,恋恋不舍。他乘着马仍不离去,再入林中哀求婚媾,因寻不到恋人,难过得心如刀绞痛及膏肓。他乘着马无奈地离去,泣而无声有如鲜血涟淋。
    古文
    建侯1磐桓2,建侯屯邅3,乘马班4,非寇婚5媾6,女子不字7,十年乃字,即鹿无虞8惟入于林中,君子几9,不舍。乘马班,求婚媾,屯10其膏11。乘马班,泣血12涟。※
    注释
    1侯—同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2磐桓—徘徊,逗留。《后汉书·宋意传》:“久磐京邑。”
    3屯邅—坎坷难行。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适遇其人自有家事,屯邅坎坷。”
    4班—《集韻》:“别也”。《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注班别也,夜遁马不相见,故作离别声也。”
    5寇婚—殷人的结婚仪式,男方组织人马去女方家“抢”新娘。
    6婚媾—即婚姻。《国语·晋语四》:“今将婚媾以从秦。”
    7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8虞—《诗·鲁颂·闷宫》:“无贰无虞”,毛传:“虞,误也”,孔颖达疏:“无有贰心,无有疑误。”
    9几—通几,用具。《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
    10屯—《说文》:“难也。”
    11膏—膏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12泣血—《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郑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
    ※ 本篇《汉竹书》命为“肫”,《汉帛书》、《传世本》命为“屯”
    
      
    姤女年满三十,不曾接受婚嫁,是因为她练有一手操作柅  络丝的绝活,被长期留在娘家,像头瘦小的猪崽蹢躅不行。
    今天,定婚的郎君来了,献上荷叶包的鱼,剔了皮的臀部肉,以及成疋的丝缕布帛。包裹不能无鱼,禁忌代以芡实。
    定婚之喜,有如宝刀从天而降。姤女结了两个似角的发饰,高兴得像閵鹊一般狂欢跳跃。
    古文
    姤1女壮2,勿用3取4女,系5于金柅6,羸7豕8蹢躅9。包10有鱼,臀无肤,行缕11疋12。包无鱼,忌13包苽14。含章15陨16自天,姤其角17閵18。※
    注释
    1姤—音构。好也。《管子·地员篇》:“其人彝姤。”此处从《传世本》。
    2壮—《礼·曲礼》:“三十曰壮。”此处从《汉帛书》。
    3用—《说文》:“可施行也。”
    4取—《广韵》:“受也”。
    5系—《玉篇》:“约束也。”此处从《楚竹书》。
    6柅—《广韵》:“络丝  也。”  ,浮于水的方形器具。此处从《传世本》。
    7羸—音非。《说文》:“瘦也。”此处从《汉帛书》。
    8豕—《诗·小雅》:“有豕白蹢丞涉波矣。传犬喜雪,马喜风,豕喜雨,故天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此处从《楚竹书》。
    9蹢躅—《说文》:“住足也。”《释文》:“蹢躅不行也。”此处从《传世本》。
    10包—裹也。《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以虎皮。”此处从《传世本》
    11缕—《广韵》:“丝缕。”《周礼·天官》:“典  掌布,缌、缕、  之麻草之物。”此处从《楚竹书》。
    12疋—音匹。《小尔雅》:“倍两谓之疋,二丈为两,倍两,四丈也。”此处从《楚竹书》。
    13忌—忌讳也。《周礼·春官小吏》:“诏王有忌讳。”此处从《汉帛书》。
    14苽—音姑。《周礼·天官膳夫注》:“六谷:  、  、稷、梁、麦、苽。”《淮南子天文训》:“大旱,苽封  。注苽生水上,相连特大而薄者也。”今称“芡实”。此处从《汉帛书》。
    15含章—宝刀也。《御览》:“典论曰: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
    16陨—《说文》:“从高下也。”《尔雅释诂》:“陨坠也。”此处从《传世本》。
    17角—发饰也。《诗·卫风》:“总角之宴”。《朱传》:“结发为饰也。”
    18閵—《广韵》:“音吝。·閵,鹊鸟名。”《说文》:“閵似鸲鹆而黄。”此处从《汉帛书》。
    ※ 本篇《楚竹书》命为“  ”,《汉帛书》命为“狗”,《传世本》命为“姤”。
    寇    婚
    寇婚的队伍大张旗鼓,震声虩虩,笑言亚亚,其声震惊百里。大伙酒食之后,敲起大鼓,震声虩虩,笑言亚亚地向女方家出发。队伍来到岳家,停了大鼓改吹贝乐,拥着新娘拜别祖宗,跻登于九陵之上。新娘向双亲告别,并叮咛道:“请不要追逐,七日后会回娘家门的。”
    寇婚的队伍息灭了乐声,只有人马行走踏着泥土发出的声音。队伍返回来了,新娘先拜见男方的祖宗。事后,寇婚的队伍索索地散去。人们在离去时,还扭头矍矍新娘,新娘新郎向大家鞠躬致谢,邻里乡亲们用赞美的言词祝贺婚媾之喜。
    古文
    震1,震来虩虩2,笑言亚亚3,震惊百里。不亡匕鬯4,震来虩虩,笑言亚亚,震来亿5亡贝6,跻于九陵7。勿逐8,七日得。
    震苏苏9,震行震遂泥,震往来,亿亡有事。震索索10,视矍矍11,震不如其躬12,于其邻往婚媾有言。※
    注释
    1震—震动,大声响。这里借作声势浩大的寇婚队伍之代词。此处从《传世本》。
    2虩虩—音隙,很大声响的象声词。此处从《传世本》。
    3亚亚—众人谈笑的象声词。此处从《汉帛书》。
    4匕鬯—匕,音比,餐具。《诗·小雅·大东》:“有捄棘匕”,朱熹集传:“棘匕,以棘为匕,所以载鼎肉而升于俎也。”鬯,音唱,酒名。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诗·大雅·江汉》:“  鬯一卣。”匕鬯,谓之酒食。此处从《传世本》。
    5亿—亿宁族姓。《左传·昭公三十年》:“我盍姑亿吾鬼神而宁吾族姓,以待其归。”此处从《传世本》。
    6贝—乐器。《正字通》:“梵贝大可容数斗,乃蠡之大者,南蛮吹以节乐。”
    7跻于九陵—跻,登也。《诗·豳风·七月》:“跻彼公堂。”九陵,祖宗陵寝。
    8逐—追逐。此处从《传世本》。
    9苏苏—息也。《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韻会》:“苏苏,气索貌。”此处从《传世本》。
    10索索—《礼·檀弓》:“吾离群而索居。”注“索,散也。”此处从《传世本》。
    11矍矍—《说文》:“佳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此处从《传世本》。
    12躬—躬身。《长生殿·觅魂》:“俺这里静悄悄坛上躬身等。”
    ※ 本篇《汉帛书》命为“辰”《传世本》命为“震”。
    
    取女双手分别抓住大脚趾,攀起小腿候着。居男伏上去,搂着她的臀部,执玉茎插入她的“裂肉”中,憧憧往来。他俩快感相通地相互抚摸着对方的背肉,脸贴着脸,嘴吻着嘴,舌舔着舌。
    古文
    取女1钦2其拇3,钦其腓4。居钦其股5,执6其隋7憧憧往来8。朋从尔思9钦其脢10,钦其辅11、颊12、舌。※
    注释
    1取女—合体为娶,《说文》:“娶妇也。”
    2钦—《诗·秦风》:“忧心钦钦”《毛传》“思望之心中钦钦然也。”这里指性欲性爰。此处从《汉帛书》。
    3拇—手足大指皆曰拇。《庄子》:“骈拇枝指”。这里指足大趾。此处从《传世本》。
    4腓—《韵会》:“音肥”。《博雅》:“腓,  也”。《说文》:“胫腨也”即小腿肉。此处从《传世本》。
    5股—胫之上节也,即臀部。此处从《传世本》。
    6执—《说文》:“今书作挚”。
    7隋—《集韵》:“音惰”。《说文》:“裂肉也,从肉从隋省。”即女子阴。此处从《楚竹书》。
    8憧憧往来—摇曳不定貌,往来不定。白易居《和大嘴乌》诗:“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此处从《传世本》。
    9朋从尔思—朋心合力,尔我随从,快感相通。此处从《汉帛书》。
    10脢—背肉也。
    11辅—《说文》:“人颊骨也,”脸部。
    12颊—面旁也,俗谓之嘴巴。
    ※ 本篇《楚竹书》、《汉帛书》命为“钦”《传世本》命为“咸”。
    重    圆
    乖为点小事离家出走,不久,像丧失的马儿一样,未经追逐又自愿归槽了。
    乖出走那天,见到一个弓着背的人坐在巷口,身边停着一辆大车,拉车的牛也系在那里。走近一看,其人先天就没有鼻子。他俩起初并未约定,但乖最终还是搭乘那辆车去了偏僻的乡村。
    乖孤身入睡,梦中遇见元配的夫君,与其交复如初,同进宗庙去咬破皮肤盟誓,行“噬肤”婚礼。往昔啊!何等之美妙。
    乖孤身游荡,见有人在呼唤“乌鬼”,捕捉满身涂泥的猪群,然后,载鬼一车运往市镇。乖搭乘该车回来了,家里人为其摆设酒食,先张之柧、后兑之壶地轮番用酒,这是又一次热烈的婚礼,虽未举行寇婚之礼,其气氛仍有如雨过天青,缺月重圆。
    古文
    乖1小事,丧2马勿逐3自复。见亚人4,遇主5于巷6,见车遏7,其牛  8,其人天且劓9,无初有终。
    乖孤10,遇元11夫,交复12。陞13宗14,噬肤15。往16何?
    乖孤,见豕17负涂,载鬼18一车。先张之柧19,后兑20之壶21非寇22婚媾23,往遇雨24。※
    注释
    1乖—《玉篇》:“睽也”。此处《传世本》作“睽”,《六书故》释:“反目也,因之为睽乖”,夫妻不和曰“反目”。此处从《汉帛书》。
    2丧—《玉篇》:“亡也”。此处《楚竹书》、《汉帛书》皆作“亡”。亡,《集韻》:“失也”。《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
    3逐—《说文》:“追也”。此处从《传世本》。
    4亚人—《说文》:“醜也,象人弓背之形”。此处从《汉帛书》。《传世本》作“恶”,古亚、恶二字相通。
    5主—《礼·礼曲》:“居不主奥,疏主犹坐也”。此处从《传世本》。
    6巷—《广韻》:“街巷也”,《增韻》:“直曰街,曲曰巷”。此处从《汉帛书》。
    7遏—音喝。《尔雅释古》:“逮也,遏止也。注以逆向止曰遏”。此处从《楚竹书》。
    8  —阜阳汉帛书为  。音洁。《庄子·人间世》:“见栎社树其大蔽牛  之百围。〈音义〉:约束也。”
    9劓—音鼻。《说文》:“刖鼻也”。刖,《说文》:“绝也”。
    10孤—《礼·曲礼》:“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穷民之—曰孤。”此处从《传世本》。
    11元—《尔雅释诂》:“元,始也”。
    12交复—交,《广韻》:“共也,合也。”复,《广韻》:“返也”,《诗·小雅》:“言归思复”。此处从《汉帛书》。
    13陞—《玉篇》:“同升”。升堂入室。《广韻》:“登也,跻也。”此处从《楚竹书》。
    14宗—《说文》:“尊祖庙也。”
    15噬肤—噬,音誓。《说文》:“啗也。喙也。”肤,《广韻》:“皮肤”。《汉书·董贤传》:“哀帝册免大司马丁明,曰:有司致法将军请狱治,朕惟噬肤之恩未忍。”此处从《传世本》。
    16往—《广韻》:“往昔也”。
    17豕—即猪。豕负涂,即猪身负有泥垢。此处从《传世本》。
    18鬼—此处鬼指猪。《漫叟诗话》:“用人家家养猪,每呼猪作乌鬼声,故谓之乌鬼。”
    19柧—《正韻》:“音孤”。《类篇》:“镰柧也,一曰乡饮酒爵也。”此处从《汉帛书》。
    20兑—阜阳汉竹书为兑。《礼学记》:“兑命曰与说同”。《韻会》:“悦或作说,亦作兑。”
    21壶—《集韻》:“音胡”。乡饮酒具。此处从《汉帛书》。
    22寇—《说文》:“暴也”。
    23婚媾—即婚姻。《国语·晋语四》:“今将婚媾以从秦。”此处从《传世本》。
    24雨—《大戴礼》:“天地之气和则雨。〈释名〉:辅也,言辅时生养。”
    ※ 本篇《楚竹书》命为“  ”、《汉帛书》命为“乖”、《传世本》命为“睽”。
    患    难
    未经风雨的少畜,畏怯密云不雨的天气,它拖着我去西鄗的车子往回跑。我曷止并将其牵复正道,却把钩住车轴的车輹弄坏了,车箱从车架上甩下来,我妻子被压在车下向我发脾气。我帮她擦去血迹暴露伤口时,发现她的手臂弯曲,是臂骨折断了,她的受伤将影响邻里集体的致富行动。
    阵雨骤停,月儿明亮。大伙车队将要出发,我只得载着受伤的妻子在犹豫,是随队同行,还是回家治伤呢?妻子鼓励我说:“君子啊,出征吧!”
    古文
    少畜1密云不雨,自我西鄗2复自道3何其牵复4。车5说輹6,夫妻反目,有复7血去惕8出,有复挛9如,富10以其邻11。既12雨既处13尚得14载妇15,月几望,君子16征。※
    注释
    1少畜—此处从《汉帛书》。
    2鄗—《韻会》:“音皓”。《正字通》:“春秋晋邑,战国属赵。”此处从《汉竹书》。
    3复自道—往回走。
    4何其牵复—何,《集韻》:“曷也”,曷止。并将其牵复正道。此处从《传世本》。
    5车—《传世本》作“  ”。此处从《汉帛书》。
    6说輹—说通脱。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木头。《左传·僖公十五年》:“车说其輹。”此处从《传世本》。
    7有复—复,《韻会》:“白也”,《礼·礼曲》:“愿有复也”。此处从《汉帛书》。
    8惕—《吴语》:“一曰惕,注疾也,疾速之疾。”此处从《传世本》。
    9挛—《集韻》:“音恋,手足曲病也。”
    10富—丰富、富有。
    11邻—周代居民的基层组织单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12既—《玉篇》:“己也”。
    13处—止也。《诗·王风》:“其后也处。”
    14尚得—《传世本》作“尚德”。此处从《汉帛书》。
    15妇—《汉帛书》作“女”。此处从《汉竹书》。
    16君子—古时妻对夫的敬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本篇《汉帛书》命为“少  ”、《传世本》命为“小畜”。
    离    别
    少女出嫁有如雌雁归巢。
    鸿雁徐徐落在静静的水渊中,小子有无数的甜言蜜语说不尽。
    鸿雁徐徐落在安定的磐石上,新婚夫妇酒食衎然。
    鸿雁徐徐落在水流漉漉而出的陆地上,夫应征不能复员,妇有孕尚未生育,为的是抵御敌寇。
    雄雁徐徐地落在林木上,试图化作又坚又直可用于桷的材料。然而,雄雁却徐徐落在陵地里,化为一冢新坟,永别了妻小。妇放声哭诉:“背父所生的孩子三岁了,不能绳衍纠谬,虽尽全力,亦莫能胜。”
    雌雁徐徐落在那作别时的陆地上,愿撕下全身一片片羽毛,伏盖在亲人的坟冢上,以此用作奠仪之礼物,温暖离别已久的心上人。
    古文
    女归1。鸿2渐3于渊4,小子有言不冬5。
    鸿渐于磐6酒7食衎衎8。
    鸿渐于陆9,夫征10不复,妇孕不育,御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11,鸿渐于陵12。妇,三岁不绳13,终莫之胜14。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15。※
    注释
    1归—依归也,嫁也。《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
    2鸿—鸿雁,鸟名,为家鹅的原祖。雄鸟体长达82厘米,雌鸟较小。栖息河川或沼泽地带,偶见于树林中。
    3渐—逐渐,徐徐貌。《正义》:“渐者不速之名,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
    4渊—《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此处从《汉帛书》。
    5冬—《说文》:“四时尽也”。此处从《楚竹书》。
    6磐—《集韻》:“音般,大石也。”安也,《苟子·富国篇》:“国安于磐石。”此处从《传世本》。
    7酒食—此处从《汉帛书》。
    8衎衎—《集韻》:“音看”。《扬子方言》:“衎定也。〈郭注〉衎然安定貌。”此处从《传世本》。
    9陆—《诗·幽风》:“鸿飞遵陆”。《释名》:“陆,漉也,水流漉而出也。”
    10征—《正韻》:“征取也。”《韻会》:“征伐也。”
    11桷—《集韻》:“音角”。《说文》:“榱也,橡方曰桷。”《释名》:“桷确,坚而直也。”此处从《传世本》
    12陵—《玉篇》:“冢也。”《齐语》:“陵为之终。注以为葬也。”
    13绳—绳正。《集韻》:“音孕”。《书·  命》:“绳衍纠谬。疏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此处从《汉帛书》
    14胜—胜任。《庄子·秋水》:“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15仪—礼物。如贺仪、奠仪。此处从《传世本》。
    ※本篇《楚竹书》命为“  ”、《汉帛书》、《传世本》命为“渐”。
    孝    道
    老人蛊惑症,总是“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地唠叨。当年十分能干为王侯做事的父亲,如今把儿子当作早已去世的祖考,把能干的母亲说成患有惑乱病。怎样把父亲的蛊惑症减小呢?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倾听他对往事的见解;用功成名就的事业逗他欢乐;            
    夸奖他“不事王侯”同样具有高尚的德行。
    古文
    蛊1,“先甲2三日,后甲三日。”干3父之蛊,有子、考4;干母之蛊。干父之蛊小?裕5父之蛊,往6见;干父之蛊。用誉7;不事王侯,高尚其德8。※
    注释
    1蛊—《正韻》:“音古”。志心惑乱疾。《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注惑以丧志。”此处从《传世本》。
    2甲—十干之首。《尔雅释天》:“岁在甲曰阏,逢月在甲曰举。”《礼·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3干—《类篇》:“干,能事也。”此处从《传世本》。
    4考—称已死的父亲。《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此处从《传世本》。
    5裕—宽宏。《新书·道术》:“包众容易谓之裕”。此处从《传世本》
    6往—往昔、往古。《汉书·张敝传》:“唯观览乎往古,全行乎来今。”
    7誉—欢乐。《吕行春秋·孝行》:“天下誉”,注誉,乐也。此处从《传世本》。
    8德—此处从《汉帛书》。
    ※ 本篇《楚竹书》、《传世本》命为“蛊”,《汉帛书》命为“  ”
    家    人
    家人只有勤于田猎、闲于戎战,才有可能家业发达,家庭兴旺了,才会下安上贵,家里人喜悦快乐,连妇女及孩子都和乐无穷。
    财产丰富的家,才可供给国家之急需;丰衣足食的家,才无需国家之赈恤,家庭富有了,国家才会强盛,国家强盛才有尊严。
    古文
    家1人闲2,有家遂3,在中贵4。家人吭吭5,妇子嘻嘻6。富家7王假8,有家9勿恤10,有复11威如12。※
    注释
    1家——《说文》:“居也”。《尔雅释宫》:“户牖之间曰扆,其内谓之家。”
    2闲——《礼·经解》:“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诗·魏风》:“桑者闲闲兮。传闲闲然,男女无别往来之貌。”此处从《传世本》
    3遂——《礼·月令》:“百事乃遂,注遂犹成也。”
    4贵——敬爱也。《荀子·政论》:“下安则上贵。”此处从《汉帛书》
    5吭吭——《韻会》:“音贺,悦乐也。”
    6嘻嘻——《玉篇》:“嘻嘻,和乐之声。”
    7富家——《广韻》:“丰于财也”之家。
    8王假——《诗·小雅》:“宜君宜王,注君诸侯也,王天子也”。王即国家。假,《左传·桓公六年》:“申繻曰:取于物为假。”王假,即国家向民众或借或征物产。
    9有家——有,《玉篇》:“不无也,”有家,即不缺衣食之家。
    10恤——赈也。《周礼·地官》:“六行孝友,睦渊任恤,注恤振忧贫者。”《通论》:“振贫老曰恤。”
    11复——《礼·曲礼》:“愿有复也。”《诗·小雅》:“言归思复。”此处从《汉帛书》。
    12威——《集韻》:“尊严也。”此处从《传世本》。
    ※ 本篇《汉帛书》、《传世本》命为“家人”。
    
    臣仆为了使侯王不为狰狞的面目而担忧,能在日中去会见新配的王后,他们花了一旬时间,用草席遮蔽门窗,以使王侯在漆黑得日中可见星斗的房中,与新后相会。事后,因王后对黑暗的会见生疑而患了疾病,所以在再次相会前,臣仆改用幡幔遮蔽门窗,日中虽幽昧不明,但尚能依稀可辨。王后一见那张面孔,顿时被吓昏倒地而死。侯王为之悲痛得犹折断了一条右臂。
    由此臣仆吸取教训,仍用草席遮蔽门窗,使王侯在漆黑得日中可见星斗的房中,相会继王后。此后,凡有王后出席的表彰、庆贺、誉功等王事活动,均在黑暗的屋内进行。
    从此王后生活在用草席遮蔽的家里,由小小的门户出入,寂静得如在无人之区,三年了,与侯王相会而不曾相见。
    古文
    丰1,王假之勿忧,日中遇其配主2唯旬,丰其菩 3,日中见斗4,得疑疾。丰其沛5,日中见沫6,折其后肱7。
    丰其菩,日中见斗,遇其夷主8,来章9有庆誉,丰其屋,菩其家,窥10其户11 阒 12其无人。三岁不觌13。※
    注释
    1丰——《诗·郑风·丰》序:“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
    2配主——新婚匹配王后。此处从《传世本》。
    3部——《正韻》:“音剖。草席也。”此处从《传世本》。
    4斗——星斗。
    5沛——通旆。幡幔。此处从《传世本》。
    6沫——通昧,微暗。此处从《传世本》。
    7肱——音工。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此处从《传世本》。
    8夷主——继婚的王后。
    9章——表彰。《商君书·说民》:“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
    10窥——小孔。《论语·子张》:“窥见室家之好。”此处从《传世本》。
    11户——门户。
    12阒——音去。寂静。韩偓《曲江夜思》诗:“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此处从《传世本》。
    13觌——音敌。相见。《论语·乡党》:“私觌,愉愉如也。”此处从《传世本》。
    ※ 本篇《楚竹书》、《汉帛书》、《传世本》命为“丰”。
    乱    婚
    曲木作栋梁的茅舍,床藉用白茅铺垫,房前的枯杨发出了嫩芽,老夫招来女儿之辈的妻子;
    曲木作栋梁的茅舍,墙壁窿有蛇鼠出入,房前的枯杨开放了新花,老妇惹来儿子之辈的夫君。
    此事无需赞誉,像过河涉水一样,水深之处,是会淹灭头顶的。
    古文
    大过1。栋2桡3,藉4用白茅,枯杨生荑5,老夫得其女妻;栋桡,栋隆6有它7,枯杨生华8,老妇得其士夫。无誉,过涉灭顶。※
    注释
    1过——超越。常规有度,越之谓过。
    2栋——房屋的正梁。
    3桡——《说文》:“曲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其覆车也,辕直且无桡也。”此处从《传世本》。
    4藉——以物衬垫,坐卧其上。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此处从《传世本》。
    5荑——草木初生貌。《谢灵运诗》:“草木荑绿柳。”此处从《汉帛书》。
    6隆——同窿。此处从《传世本》。
    7它——古蛇字。《说文》:“虫也,本作它,从虫而长。上古草居,虑它,故相问无它乎。”
    8华——同花。《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本篇《汉竹书》、《传世本》命为“大过”, 《汉帛书》命为“泰过”(罗俊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