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 一生二。 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從之。 二生三。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三生萬物。 天肇一於北,地耦一於南,人成位為三,三才具而萬象分矣。號物之數,謂之萬,自此以往,巧歷不能計。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陰止而靜,萬物負焉。君子所以日入而息。陽融而亨,萬物抱焉,聖人所以向明而治。必有陰陽之中,衝氣是已。莊子曰:至陽赫赫,至陰肅肅,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而王公以為稱。 物罔隆而不殺,事靡盛而不衰,陰陽之運,事物之理也。消息盈虛,與之偕行,而不失其和,其惟聖人乎?故孤寡不□,人之所惡,而王公以為稱,已極而反,已滿而損,所以居上而不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木落則糞本,損之而益故也。月盈則必食,益之而損故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然則王公之所稱,乃所以致益而處貴高之道。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以強制弱,以剛勝柔,人之所教也。我之所教,則異乎此。強梁者有我而好爭,有死之道。智者觀之,因以為戒,故將以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 堅則毀矣,銳則挫矣,積眾小不勝為大勝者,惟聖人能之。 無有入於無間。 《莊子》外篇論夔蛇風目之相憐,而終之以目憐心,蓋足之行,有所不至,目之視,有所不及,而惟神為無方也。內篇論養生之主,而況以庖丁之解牛。丁者火之陰而神之相也,故恢恢乎游刃而有余。然則入於無間,非體盡無窮而游無兆者,其孰能之? 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柔之勝剛,無之攝有,道之妙用,實寓於此。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茲所以為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不言之教,設之以神,無為之益,不虧其真。聖人以此抱樸而天下賓,無為而萬物化,故及之者希。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兩臂重於天下,則名與身孰親?生者豈特隋珠之重哉?則身與貨孰多?至願在我,名非所親也。至富在我,貨非所多也。惟不知親疏多寡之辨,而殘生損性,以身為殉,若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豈不惑哉?達生之情而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得與亡孰病? 列士徇名,貪夫徇利,其所得者,名與貨。而其亡也,乃無名之樸,不貲之軀,病孰甚焉?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無慕於外,則嗇而不費。無累於物,則守而不失。取予之相權,積散之相代,其至可必。若循環然,豈可長久? 知足不辱。 處乎不淫之度,何辱之有? 知止不殆。 游乎萬物之所終始,故無危殆之患。 可以長久。 物有聚散,性無古今,世之人以物易性,故好名而徇利,名辱而身危,聖人盡性而足。天下至大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可以長久,而與天地並。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體道之全,故可名於大。無成與虧,是謂大成。不有其成,故若缺。知化合變,而不以故自持,故其用不弊。此孔子所以集大成而為聖之時。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充塞無外,贍足萬有,大盈也。虛以應物,衝而用之,故施之不竭,其用不窮,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 大直若屈。 順物之變,而委蛇曲折,不求其肆,故若屈。 大巧若拙。 賦物之形,而圓方曲直不睹其妙,故若拙。 大辯若訥。 不言之辯,是謂大辯,惠施多方,其辯小矣。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陽動而躁,故勝寒。陰止而靜,故勝熱。二者毗乎陰陽而不適乎中,方且為物汨,方且與動爭,烏能正天下?惟無勝寒之躁,勝熱之靜,則不雜而清,抱神而靜,天下將自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以道治天下者,民各樂其業,而無所爭,糞其田疇而已。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強陵弱,眾暴寡,雖疆界不能正也。 罪莫大於可欲。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人之有欲,至於決性命之情以爭之,罪之所起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 平為福,有余為禍,知足不辱,何禍之有? 咎莫大於欲得。 欲而得,則人所咎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見可欲,則不知足,不知足則欲得,欲得則爭端起而禍亂作。泰至則戎馬生於郊,然則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何爭亂之有?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下雖大,聖人知之以智,天道雖遠,聖人見之以心,智周乎萬物,無遠之不察,故無待於出戶。心潛於神明,無幽之不燭,故無待於窺牖。莊子曰其疾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茲聖人所以密運而獨化。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近取諸身,萬理咸備,求之於陰陽,求之於度數,而去道彌遠,所知彌少矣。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以吾之智而知天下,是謂不行而知。以吾之心而見天道,是謂不見而名。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夫何為哉?巍巍乎其有成功,是謂不為而成。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學以致其道,始乎為士,終乎為聖,日加益而道積於厥躬,孔子謂顏淵曰,吾見其進也。 為道日損。 致道者,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而萬事銷忘,故日損。蘧伯玉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學以窮理而該有,道以盡性而造無,損之又損,則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無為也。寂然不動,無不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靜則聖,以動則王。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聖人體道而以其真治身,帝之所興,王之所起,偶而應之,天下將自賓,太王?父,所以去□而成國於岐山之下。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之心,萬物之照也。虛而能受,靜而能應,如鑒對形,以彼妍醜,如谷應聲,以彼巨細,何常之有?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因民而已。此之謂以百姓心為心。莊子曰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善否相非,誕信相譏,世俗之情,自為同異,豈德也哉?德善則見百行無非善者,故不善者亦善之。德信則見萬情自非信者,故不信者亦信之。真偽兩忘,是非一致,是謂全德之人。此舜之於象,所以誠信而喜之。 聖人之在天下,?梅筌窊苘?S胄摹□/p> 方其在天下,則吉凶與民同患難,雖無常心,而不可以不戒也。故所以為己,則揲揲然不自暇逸,所以為天下,則齊善否,同信誕,兩忘而閉其所譽,渾然而已。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故聖人以百姓為心,聖人作而萬物睹,故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惟聖人之視聽,則聖人者民之父母也。矜憐撫奄,若保赤子,而仁覆天下。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萬物皆出於機入於機,大機自張,與出俱生,天機自止,與入俱死,生者造化之所始,死者陰陽之所變。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與生死為徒者,出入乎生死之機,固未免夫累。 民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貪生而背理,忘生而徇利,凡民之生,動之死地,則其生也與死奚擇?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之徒悅生而累形,死之徒趣寂而忘身。動之死地,桁楊者相接也,刑戮者相望也,是皆不知身之為大患,生之為有涯,而存之過厚耳。古之得道者,富貴不以養傷身,貧賤不以利累形,不樂壽,不哀夭,朝徹而見獨,故能無古今而入於不死不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善攝生者,形全精複,與天為一,其天守全,其神無卻,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脩h戮簎侳c□□b,物莫之能傷也。《易》曰:通乎晝夜之道,而出入於死生之機者,物莫不然。知死生之說,而超然通乎物之所造,其惟至人乎?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 德畜之。 物得以生謂之德。 物形之。 留動而生物,物生成理謂之形。 勢成之。 形質既具,體勢斯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其勢然也。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萬物莫不首之者,道也。成而上者,德也。尊,故能勝物而小之,貴,故物莫能賤之。孟子曰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非德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莫之爵,而常自然。 物有時而弊,勢有時而傾,真君高世,良貴在我,不假勢物,而常自若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別而言,則有道德勢物之異,合而言,則皆出於道。道者萬物之奧也,萬物化作而道與之生,萬物斂藏,而道與之成。出乎震,成乎艮,養乎坤,覆乎乾,剛柔相摩,八卦相蕩,若有機緘而不能自已,道實冒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生則兆於動出,為則效於變化,長則見於統一,道之降,而在德者爾。然生而不有其功,為而不恃其能,長而不睹其刻制之巧,非德之妙而小者,孰能與此?故曰是謂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始與母皆道也。自其氣之始則謂之始,自其生生則謂之母,有始則能生生矣。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道能母萬物而字之,則物者其子也。通於道者兼物,物故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歿身不殆。 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窮物之理而不累於物,達道之徼而不失其妙,則利用出入,往來不窮,可以全生,可以盡年,而無危殆之患。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兌以言悅,門以言出,物誘於外,則心悅於內。耳目鼻口,神明出焉。慎汝內,閉汝外,不以通物為樂,物無得而引之,則樂天而自得,孰弊弊然以物為事?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妄見可說,與接為?G,而從事於務,則與物相刃相靡,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見小曰明。 小者,道之妙,見道之妙者,自知而已,故無不明。 守柔曰強。 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勝而已,故無不勝。 用其光,複歸其明。 明者光之體,光者明之用,聖人之應世,從體起用,則輝散為光,攝用歸體,則智徹為明,顯諸仁,藏諸用,如彼日月萬物,皆照而明,未嘗虧,所以神明其德者是也。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物之化,無常也。惟複命者遺物離人,複歸於明,而不與物俱化,故體常而無患,與形諜成光者異矣。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道去奢去泰,奢則淫於德,泰則侈於性,施之過也。介者,小而辯於物。介然辯物,而內以自知,則深根固蒂,而取足於身,故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道夷而徑速,欲速以邀近功,而去道也遠矣。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尚賢使能,以致朝廷之治,而不知力穡積用,以成富庶之俗,則徇末而棄本,非可久之道。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余,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券內者行乎無名,券外者志乎期費。行乎無名,則惟施是畏,志乎期費,則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財有余以為榮,不足以為辱,怙侈滅義,驕淫矜誇,豈道也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建中以該上下,故不拔。 善抱者不脫。 抱一以應萬變,故不脫。 子孫以祭祀不輟。 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離於精,若是者,豈行一國與當年,蓋將及天下與來世,其傳也遠矣。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身,其德乃真,所謂道之真以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其德乃長,所謂其緒余以治人也。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謂其土苴以治天下國家也。其修彌遠,其德彌廣,在我者皆其真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余而後長,豐而後普,於道為外。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故以身觀身而身治,推此類也。天下有常然,以之觀天下,而天下治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含德之厚,不遷於物,則氣專而志一。孟子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含德之厚者,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物莫能傷焉。莊子曰: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 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者,可以入神,《莊子》曰:聖人貴精。 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致一之謂精,精則德全而神不虧,衝氣以為和,和則氣全而嗌不嗄。人之生也,精受於天一而為智之源,和得於天五而為信之本,及其至也,可以入神,可以複命,而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搖而不守,氣暴而不純,馳其形性,潛之萬物,豈不悲夫? 知和曰常。 純氣之守,制命在內,形化而性不亡。 知常曰明。 明足以見道者,知性之不亡故也。 益生曰祥。 祥者,物之先見,生物之理,增之則贅,禍福特未定也。 心使氣曰強。 體合於心,心合於氣,則氣和而不暴,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心實使之茲強也。以與物敵,而非自勝之道。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道無古今,物有壯老,強有時而弱,盛有時而衰,役於時而制於數,豈道也哉? 不道早已。 道未始有窮,民之迷,其日固已久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無問,問無應,知道者默而識之,無所事言。□缺問於王倪,所以四問而四不知,多言數窮,離道遠矣。 塞其兌,閉其門。 塗隙守神,退藏於密, 挫其銳,解其紛。 以深為根,以約為紀。 和其光,同其塵。 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是謂玄同。 道複乎至幽,合乎至一,至幽之謂玄,至一之謂同。玄同則萬物與我,將擇焉而不可得,豈竊竊然自投於親疏利害貴賤之間為哉?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世之人愛惡相攻,而有戚疏之態,情偽相感而有利害之見,用舍相權而有貴賤之分,反複更代,未始有極,奚足為天下貴?知道者忘言,忘言者泯好惡,忘情偽,離用舍而玄同於一性之內,良貴至足,天下兼忘,故為天下貴。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正者道之常,奇者道之變,無事者道之真。國以正定,兵以奇勝,道之真,無容私焉。順物自然,而天下治矣。 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致其所惡則散。今也無愛利之心,而多忌諱之禁,民將散而之四方,故民彌貧。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生則純白不備,而或罔上以非其道。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伎巧勝則人趨末,而異服奇器出以亂俗。 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克核太至者,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聖人天地而已,故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我好靜而民自正。 鑒水之與形接也,不設智故,而物之方圓曲直不能逃也,夫豈待鉤繩規矩而後正哉? 我無事而民自富。 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耳。無以擾之,民將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樸。 不尚賢則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則民不為盜,同乎無欲,而民性得矣。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 在宥天下,下知有之,而無欣欣之樂。 其民淳淳。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其政察察。 簡□而櫛,數米而炊,竊竊然以苛為明,此察察之政。 其民缺缺。 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故無全德。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德慧術智,存乎□疾,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知時無止,知分無常,知終始之不可故,則禍福之倚伏,何常之有? 其無正邪? 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烏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烏能正之?然則孰為天下之至正哉? 正複為奇,善複為妖。民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 通天下一氣耳,今是而昨非,先忤而後合,神奇臭腐,相為終始,則奇正之相生,妖善之更化,乃一氣之自爾。天下之生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勝而不明乎?禍福之倚伏,且複察察以治之,民安得而反其真乎?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方者介於辨物,大方無隅,止而不流,無辨物之跡。 廉而不劌。 廉者矜於自潔,大廉不吽憤氶撐瓵?率祗?Q浦□小□/p>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直而肆則陵物之態生,光而耀則揚行之患至,內直而外曲,用其光而複歸其明,其唯聖人乎!民之迷也,以方為是者,如子莫之執中,以廉為是者,如仲子之操,知伸而不知屈,知彰而不知微,以誇末世之弊俗,而失聖人之大全,豈足以正天下?聖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已。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