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美、法、德等国家同时发动并同时胜利。为什么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上层建筑的作用,垄断资产阶级更富有统治经验,采取了许多维护统治的重大举措所致。一是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即实行凯恩斯主义。这一条不能治本,但能治标,增强自我调解能力,减轻经济危机的危害。二是推行社会福利政策。这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策。其实质就是政府从资本家的高额利润中,从财政税收中,从市民交纳的社会保险中,拿出一部分,用以改善和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以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为资产阶级顺利进行剥削和统治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一条很有成效,尤其在北欧各国。三是绝不允许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拥有武装。20世纪欧洲曾出现两次武装斗争风暴。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从1917年至1923年发生苏维埃运动,芬兰、德国、匈牙利一度曾建立全国的或地方的苏维埃政权,最后均被反动政权所扼杀和窒息。另一次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共和意共等在反法西斯斗争中,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战后,在反动势力的压迫和诱惑下,以参加政府和担任要职为代价,放弃了武装。四是妖魔化社会主义。西方反动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的失误,丑化共产党的领导,妖魔化社会主义,致使一些群众长期困惑不解。上述举措,在历史长河中,能够推迟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无力阻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趋势。 
    其次,马克思主义与东方发展中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注意力和着眼点始终是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把他们的理论置于一端,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和俄国革命家查苏里奇的频繁通信来往,特别是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深入了解与思考,他们逐渐把视线从西往东移,并进而在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和恩格斯《<论俄国社会问题>跋》中提出了革命运动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跨越这个“峡谷”有前提条件:一是保留和利用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引发和推动;三是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俄国先于发达国家进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之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又发生了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毛泽东指出:“中國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二战后的40、5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共产党领导下,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三大洲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可以同资本主义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但是,历史的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个世纪末发生的苏东剧变,是一场政治大地震,使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但资本主义也并未成为赢家,剧变后不到20年就发生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社会主义逐步回升。苏东剧变后的20年,世界上发生最大变化和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19、20世纪美国的起飞和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取得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崛起的意义,正如邓小平在1987年所指出的,一个是给第三世界国家走出了一条路,一个是证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论者,坚持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坚持住。要永远牢记邓小平的教导:“老祖宗不能丢,但要讲新话”。对这句话不要误解,“老祖宗”是特指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后继者列宁,也就是写进党章中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孔夫子;“讲新话”是指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新话,而不是肆意否定老祖宗基本观点的所谓“新话”。 作者:赵耀  责任编辑:梁一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