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 翻开《文史哲》创刊号,首先映入眼帘的两篇打头文章,一篇是社论:《〈实践论〉——思想方法的最高准则》,另一篇是:《学习〈实践论〉——一个史学工作者的体会》。这不仅表明,哲学在《文史哲》“三分天下”中有其重要地位,而且也表明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办刊的指导思想,认为《实践论》是“我们开辟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最高准则”。这是《文史哲》办刊的正确方针和光荣传统。从《文史哲》1951年至1958年各期发表的哲学文章看,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哲学的各个方面:有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马列、毛泽东哲学著作的;有评述中国和外国哲学发展史的;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具体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也有不同学术观点争论和批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错误观点的,等等。通过重新学习这些文章,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哲学的生命力在哪里,哲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将几点想法写在下面,以求教于哲学界同行和广大读者。 一、哲学要为时代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 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是50年代《文史哲》刊出的哲学论文的最大特色。《文史哲》不仅以大量篇幅连载了华岗同志的《辩证唯物论大纲》,该书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发表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和科学性、概述唯物辩证法的范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文章,这是当时社会实践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广大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欢呼解放,拥护党、拥护马列主义,但对马列主义还不熟悉。因此,迫切要求学习马列主义及其哲学,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清除头脑中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由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这些哲学论文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正如山东大学“辩证唯物论”学习总结中所指出的:通过学习,“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学习中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论与形而上学及机械论的观点,认识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宇宙观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初步运用了辩证唯物观点,大家都肯定了相信了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一切先进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改进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获得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现在看来,《文史哲》刊出的这些哲学论文,是适应特定时期要求的产物,因而都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历史前进了40年。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摆在了全党干部面前。许多新干部科学文化素质较好,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欠缺。一些老干部虽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就是历史赋予各级干部的一项政治性任务。由此可见,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是否适应时代的需要。只要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人们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就能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发挥其巨大作用,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这是哲学最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即使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也是如此。那种“经济繁荣,哲学贫困”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经济繁荣无疑是哲学繁荣的物质基础,经济繁荣将导致哲学繁荣。同样地,哲学繁荣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繁荣。经济、哲学都繁荣,这是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标志。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要比办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时代呼唤哲学,也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我们党已经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实践永远是哲学生命力之源泉,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宝藏。这就需要去挖掘、提炼、概括和升华。在中国生活的哲学家,必须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今天,有作为的哲学家,应眼光向着实际,以极大的热情,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积极地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做调查研究,付出艰苦的劳动,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思维,在撰写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矛盾论、实践论方面,做出自己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