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费孝通、儒家文化和文化自觉(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注释】
    [1]关于现代新儒家的一个典型文本,请看牟宗三等:“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民主评论》卷9/1,1958年(香港)。
    [2]相关的文章和著作,可参看罗义俊(编著):《评新儒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6卷)。
    [3] 《读书》,1992年第9期。
    [4]苏力:“费孝通先生的学术与中国的法学”,《南方周末》,2005年4月28日。
    [5]最近的一个典型范例可见,刘贻清、张勤德(编):《“刘国光旋风”实录——改革开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讨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6]相关的分析,可参看,Michel Foucault, “What is An Author?”, in The Foucault Reader, ed. by Paul Rabinow, Pantheon Books, 1984;又可参看,Richard A. Posner, Frontiers of Legal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422ff.
    [7]例如,因为同样讨论了国家发生的社会契约问题,霍布斯和洛克和卢梭都被视为社会契约论者,但三人的哲学基础、政治倾向并非完全一致。又比如,政治倾向古典自由主义的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列宁是最早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理解国家的,认为国家是一个大企业。
    [8]古希腊悲剧《安提格涅》最典型地凸显了这个问题,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暴露,不仅给他和家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带来巨大灾难,而且导致整个城邦政治的激变;因此我称这个问题为“俄狄浦斯难题”。参看,苏力:“作为社会规范的纲常礼仪”,(未刊稿)。
    [9]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卷6《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版,页317。
    [10]可参看,牟宗三:《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郑家栋(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11] 《汉书·艺文志》。
    [12]章学诚认为,古代的礼是“贤智学于圣人,圣人学于百姓”,周公只是集大成者;刘师培则认为“上古之时礼源于俗”。转引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页11和注2。
    [13]费孝通:《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142-43。
    [14]费孝通,“礼治秩序”,《乡土中国》,同上注,页52-53。
    [1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
    [16]参看,前注10。
    [17]费孝通:《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章。
    [18]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戴可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19]同上书,页303。
    [20]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9。又请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7。
    [21] “我在1980年春节在人民大会堂发过一次言,介绍了苏南社队工业的发展。当时还引起了不少不同意见。有人说社队工业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脚,是不正之风,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各种帽子都有,问题提得很严重。……不同意见持续到去年下半年,中央直接派人去调查。1984年的一号文件、四号文件才肯定了乡镇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里的地位。” 费孝通:“小城镇调查”,http://www.agri.gov.cn/jjps/t20050428_364644.htm,最后访问2007年5月2日。
    [22] 《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分别是唐君毅、牟宗三的新儒学论著文选,均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
    [23]尽管数字并不具有结论性,而且费孝通研究领域也不是儒家思想,但若是仅仅从知识和学术影响来看,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查询,1998-2005年间的引证数,大致与费同时代的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中,没有谁可以同费孝通相比。最多的是梁漱溟(965),也还不及费(2195)的一半;其他诸位代表人物的引证数分别为,熊十力(272)、张君劢(236)、牟宗三(744)、唐君毅(196)和徐复观(636)。
    当然,有人可能质疑费孝通学术影响来自他后期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也无法通过论证来排除这种猜测;但还是有一个数字可以作为参考。大致与费孝通同时代,具有相似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另一位社会学家雷洁琼,其著作引证数仅为39次。
    [24] 《乡土中国》,前注13,页12-23。
    [25]费孝通:《乡土重建》,上海观察社,1948年版,页70-73。
    [26] 《乡土中国》,同前注13,页58。
    [27] “孔林片思”,同前注2,页6。
    [28]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Summer 1993, v72, n3, p22(28).
    [29]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页7。
    [30]费孝通简介,原载:《开放时代》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