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真正解决问题,作好舆论控制、办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还需回到对民众性格的塑造上来,如何做了仍需商榷。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想对民众的人格改造也是如此,应该在每一天的群众接触的最多的媒体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改良。国民性的改造不能一践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从媒体的角度,我们可以做以下策划,使媒体自身的发展与中国人的人格改良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1.将“人格的独立”内化在节目的指导思想中其一,以“平民心态”办节目。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态,让“权利”回归本真,让媒体真正成为“社会的公器”。注重平等的参与意识,在节目中增加互动的几率。平民心态的把握,主要是一种始终对各种人的平视,无论他是精英还是民众百姓,无论他是领导还是群众。 其二,议题设置的“平民化”.避免“长官新闻”和“家长制”的报道充斥媒体的各个空间和时段。眼睛应该向下看,多关注百姓生活,多了解百姓的立场,循序善诱。“平民化”不是“庸俗化”,它是在话题的选择上,少触及一些大众敏感和不便公开谈论的问题,多一些群众关心和感兴趣的题目,让人们有发言的欲望,在发言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多了一分归属感、主体感。 其三,尊重新闻规律。遵从新闻的规律是保证客观、平实的利器。作为准则,它可以帮助传播者摒弃一切外来的干扰,既不夸大,也不压制批评,让人们体验到媒体的公正性,排除直言的后顾之优。 2.将“人格的独立”表现在节甲开展的方式中 其一,栏目或节目的主持人要有真诚的幽默和设身处地的人文关怀。任何节目都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空间,是参与节目的场内观众和场外观众与主持人共同形成的一个“场”。按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所说,目前和近期的环境影响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既不依赖过去,也不依赖将来,而依赖现在的“场”。每一个行动总是受它在其中发生的“场”的影响,这个“场”包括个体的其他行为以及环境的其他因素。所以,主持人作为“场”中最能动的因子,应该发挥他的主动性,调动场中的各个个体的情绪和参与意识,为观众创造一个轻松和具有人格独立的“场”。 其二,节目的互动性的加强。互动性加强的手段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减少中间环节,畅通中间渠道,使信息与反馈信息能够流动起来。让中国的观众能够体会到媒体的开放性,语言的交流的畅通性,言而无忌。 其三,是节目的平实风格。平实文风不仅是文体的改革,而且是一种节目观的改造,它有利于国民的依附性人格的改善。平实的节目将受众真正提到了主体的位置,而非是传播者一厢情愿的夸张表现,它以“人”来报道生活,而非单纯事件的叙述。人是参与者,是主体。“人”在纸面上、屏幕中突显出来、丰满起来,中国人的主体的意识在媒体的帮助下重新树立起来。 3.将“人格的独立”表现在节目的内容中 媒体作为文化的承载和表述工具既反映了文化的变迁,又为新的文化的传递和再生提供了条件。人们往往通过媒介表述的内容和形式来了解它代表的社会的观念和文化,它为人们定义了一个人的活动空间和在这个空间扮演的社会角色,人参与这个活动并在此活动中确认自己的主体位置和与他人的关系。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正是强调了媒介对的人影响。大众媒介在节目中制造并传播新的文化观念和社会规范与道德,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协调人的自我行为,使人格正常和健康发展。 4.“人格的独立”在媒体中的运用和发展 在对媒体的把握上尤其注重对网络的利用,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最大的媒体,应该有利于对信息和民众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因势利导。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它兼具三大媒体的一切优势,但优势也总是相对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引导,优点往往也会转化为缺点.网络让每一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它蔓延极广和影响力极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它为媒体与受众提供了一个亲和的交流平台,但也为媒体引导大众思想带来了困难。 网络时代的时代精神被有些人归纳为“个人主义”的复兴。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个人主义”的过多强调带来的往往是自私、和对他人排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衡和双赢的结果,所以,网络应该在媒体的正确运用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和平等交流的公共平台。网络应该让人们走得更近,而不是更远;让人格日趋完善,而不是日益恶化。这些都有赖于媒体的正确利用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远文化渊源的国家,传统的道德和制度深深的烙印打在每个国人身上,要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单纯凭借媒体的力量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还需借助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配合。民主意识的提高、舆论环境的开放,有助于民族心理的重建,有利于民族性格的重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体,国民性改造得成功与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媒体的健康发展。(作者:郭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