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德观念在形式上趋于完善。在韦伯看来,无论是在救赎宗教合理化教义的演绎方面 【31】,还是在形式法的发展方面,知识分子阶层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知识分 子经过了专门训练,一旦符号系统落实成文,他们就从形式的角度对符号系统加以加工 和完善。主要表现为:意义的明确、概念的解释、思想动机的系统化以及命题的确立等 ,目的是要在建立传授知识的方法的同时,提高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世界观的合理 化源于符号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韦伯强调指出,形式特性的改进是知识分子分析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不同的内容 。一方面,合理化的世界观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了形式操作思想的要求。就此而言,韦伯 主要探讨的是(最初是在职业实践中使用的)法学专业知识的形式化、科学的系统化以 及职业的专门化【32】。但另一方面,合理化的世界观也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了现代世界 观的要求;而现代世界观作为一个范畴,其前提是世界的解神秘化。就此而言,韦伯的 研究重点是救赎宗教的"伦理合理化"(ethische Rationalisierung);根据一切"把救 赎目的作为唯一取向的实践伦理",韦伯认为,"区分规范'有效性'与经验'确定性'(在 解神秘化的世界范畴意义上)是'合理的'" 【33】。在韦伯看来,世界上几大宗教的合 理化贡献主要在于克服了神秘信仰;这在范畴上向现代解神秘化的世界观迈出了关键的 一步;这一关键的一步也表现为传统力量的形式操作特征趋于完善,但两者不能等同起 来。 韦伯本人忽略了这一区分。比如,在他的古代犹太教研究的开始部分,他根据该世 界观的合理化水平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一定的犹太观念是否……2,多少表现出知性化和(消除神秘观念意义上的)合理 化;或者3,多少表现出一体化和系统化;或者4,多少表现出(理想化),开始转向信 念伦理" 【34】。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的是宗教符号系统的形式完善过程,第二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针 对的则是世界观的范畴。这两个方面在韦伯的解释当中通常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区分。 魏斯(J. Weiss)认为,世界观的合理化是对意义内涵和价值内涵的终极思考,而 且具有持久性和系统性。这里的终极思考(Zu-Ende-Denken)意味着:"对基本原则刨 根问底,以及对最明显的结论和整个推理过程加以阐明" 【35】。魏斯区分了合理化成 就和道德理性主义(Ethischer Rationalismus)。相反,施鲁赫特(W. Schluchter) 把两者等同了起来: "理性主义意味着……意义关系的系统化以及对'意义目的'的知性加工和科学归纳 。理性主义是文化人'内在要求'的结果:他们不仅要求把世界当作一个意义空间加以把 握,而且想对世界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理性主义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也是形而上学 -伦理的理性主义" 【36】。 一旦具备以下条件,这种模糊性就必然会出现:(a)通过分析把世界观的完美形 式与世界概念的分化范畴区别开来;(b)用皮亚杰的成长心理学来解释,对于现代世 界观的发生而言,把形式操作程序运用到世界观当中,为何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 件。"归纳原则"(Auf-Prinzipien-Bringen)与"信仰内涵的系统化"显然是有所不同的 --"归纳原则"不仅意味着形式思想活动领域的拓宽和深化,而且也意味着世界观的解中 心化;但是,如果道德-实践的意识结构不发生相应的变化,世界观也就不可能解中心 化【37】。 (g) 世界观的合理化导致了文化的认知领域、规范领域以及表现领域相互之间的 分化,也就是说,带来了一种现代世界观;同样,世界观的合理化也满足了严格意义上 的文化合理化的发生条件。一旦价值领域(即"内在财富领域和外在财富领域"或"宗教 财富领域和俗世财富领域")的"内在规律""在其结果中被人们认识到" 【38】,那么, 文化的不同领域之间便开始分化。韦伯区分了手段的技术合理性中的进步与"价值的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