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太虚《佛法与孔子之道》,《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第381页。 2、 同上,第384页。 3、 同上,第387页。 4、 同上,第388页。 5、 太虚《论周易》,《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第354页。 6、 同上,第364页。 7、 同上,第374页。 8、 同上,第376页。 9、 同上,第377页。 10、 太虚《论荀子》,《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第390页。 11、 同上,第393—394页。 12、 同上,第395页。 13、 同上。 14、 同上,第396—397页。 15、 同上,第403页。 16、 同上,第405页。 17、 同上,第406—407页。 18、 同上,第408页。 19、 太虚《论宋明儒学》,《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第471—472页。 20、 此处及下文所引宋儒语录均来自太虚《论宋明儒学》。 21、 同上,第474页。 22、 查《王阳明年谱》,阳明临终曰:“此心光明,夫复何言?”太虚所引,不知出自何处。 23、 太虚《论王阳明》,《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第502页。 24、太虚《论王阳明》原注:“原文曰格物,今代为格致,以为善去恶,即是格物,亦即是致知也”。 25、 同上,第50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