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德国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对美学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之外,从德国的席勒到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阿多诺,再到现代主义理论大师哈贝马斯,都十分重视艺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都很重视对艺术进行哲学思考。 席勒崇尚艺术的自然和自由,他把艺术、游戏和人的自由看成统一的,他认为,人有三种“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它的对象是“生活”,一种是“形式冲动”,它的对象是“形象”,还有一种是“游戏冲动”,它的对象是“活的形象”,即最广义的美。处于“感性冲动”会使人受到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处在“形式冲动”会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只有处在“游戏冲动”中,才能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得到调和,人才能处于自由状态,从而实现人性的完满。在席勒看来,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由,而人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是自由的。显然,席勒从来也没有怀疑艺术的人生哲学意义,他把艺术和游戏,看成是人的自由的活动和自由的实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他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当我们怀着情欲去拥抱一个理应鄙视的人时,我们就痛苦地感到自然的压力。当我们仇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时,我们也就痛苦地感到理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既能吸引我们的欲念,又能博得我们的尊敬,情感的压力和理性的压力就同时消失了,我们就开始爱他,这就是同时让欲念和尊敬在一起游戏。”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也非常注重对艺术进行哲学思考,在他看来,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实际上,这样的社会造就的只是物质生活,而没有给人创造自由的精神生活,人在发达的技术条件下,成了没有创造性,麻木不仁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把他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名著《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他指出,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强大趋势使艺术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发展。在《审美之维》中,他希望,以先锋艺术等为代表的新艺术能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对其进行否定和超越,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颠覆,促成人的完整自由的发展。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把艺术看成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在他看来,在艺术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富有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得到统一。艺术具有双重性,既对现实具有肯定性和保守性,又对现实具有否定性和超越性。而否定性是根本的,艺术和革命可在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得到统一,艺术否定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形式,可以表现完整的人性,可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和艺术是冲破技术压制,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单向度社会中使人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批判形式。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对压抑社会的否定给人性的完满、人的自由发展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阿多诺则是从“否定的辩证法”出发来深入地探讨艺术的,他重点探讨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及其审美特性。他比马尔库塞更明确地阐述了艺术的否定性,他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否定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因为艺术是对尚未存在东西的把握,现代艺术更是追求一种尚不存在的境界。所以,现代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否定,是对眼前的感性外观的扬弃。在阿多诺看来,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凸现了一系列的否定现实的特征:一是艺术具有非实在性和异在性,艺术追求不存在的事物,因而它只有在异在性中才会获得其自身的规定性;二是艺术具有超前性和否定性,艺术展示对现实升华的理想,因而它是超前于经验现实的,也是对经验现实的否定,艺术的异在性和超前性其实也就是艺术的否定性;三是艺术具有非模仿性和非反映性,传统艺术理论的“模仿”观的艺术现实主义主张,只不过是顺从主义的表现,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反映,艺术具有的主体性;四是具有精神性和无概念性,只有彻底精神性的艺术才可能是对现实异在的,精神境界是艺术作品的天地,艺术无需任何预定概念,艺术具有多元化的风格特征;五是艺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解性,艺术具有如谜语般的认知结构,表面看是确定的,实际上是非确定性的,它有无限解读的可能性。艺术的这种种的否定性表现,使阿多诺用来作为“救赎”现代工业社会弊病的良方,他的艺术批判性,实际上是把现代艺术,看成是对现代工业社会人性分裂、人格丧失、人所处世界裂成碎片的现实的一种救赎功能,在他看来,艺术能唤回现实中失落的理想,艺术能使异化的人性得到回归,艺术能让被挤掉的幸福得到重现,所以,阿多诺的艺术理论,也被称为“救赎美学”。 现代性的理论大师哈贝马斯进一步对艺术的社会、哲学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人们关于现代主义的争论,哈贝马斯所注意到的,基本上是与现代派文艺有关的。他认为,从哲学层面看,关于现代派文艺的争论,仅仅涉及到现代性问题的一个侧面,即美学现代性,或文化的现代性,其实,要弄清和解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必须扩展视野,抓住矛盾的源头,从研究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开始。哈贝马斯分析说,在欧洲启蒙大师那里,现代性原本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设计,是一套有关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理性蓝图,它追求的是严密系统和谐的设置,充满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光辉。比如,韦伯就把其理想社会描述为由科学、道德和艺术三个领域组成“系统工程”,它们由认知(工具)理性,道德(实践)理性和艺术(表达)理性所支撑着。三种“理性”契合互动,协调运转,构建一个理想完美的现代社会。但是,在现实的进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迅猛发展,启蒙大师的理想蓝图被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状况所粉粹了。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达科技与繁荣的商品经济制约着艺术生产,也严重地侵害着日常生活的交流结构,艺术,因其本质的创造性,为抗衡资本主义经济逻辑而越来越走向强烈反叛,并且在文化领域不断引发人们对现代性的抗议与怀疑。在这种状况下,哈贝马斯认为,不应把文化紊乱的责任推给艺术现代性,而该探明启蒙工程的潜在错误,研究现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启蒙工程并未完全失败,只是有潜在性的错误,对启蒙大师的理想蓝图,不该放弃,在探明错误之后,应在纠错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能够维系各方的交往理性,最终完成现代性理想工程。(文城 专家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