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太极思维的生态与整体伦理(1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普天同乐”,这是远古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普天同乐”就是让普天下所有的人们都共同进入欢乐与美好之中,共同进入对平等祥和、充满友爱、没有忧患的人类社会及其相应物质和意识体系形态的建立。这也应该成为现代人类的崇高目标和现代人类向真正高度文明迈进的一种显现。 
    如果我们把物质文明看做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横向显示,那意识形态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纵向深入,而精神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向高度和高尚方面的迈进和崛起。阴阳元,意识、物质与精神三为一体不可分,它们共同地构成了一个整体、一个生命、一个立体的人类文明形像。没有精神文明,不懂得向高度和高尚方面迈进的人类,不能称其为人类,而只能算是类人,类人是没有站立起来的人类,也是不成功和不健全的人类。 
    生命诚可贵、人类价更高,在所有的生命当中,人类是最高贵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人类懂得爱、懂得平等、懂得整体观念、懂得向高尚境界的进取、懂得为了他人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句话懂得人生(人类生命)的意义和存在。 
    精神是物质与意识之元,也是比物质和意识更为高上,更为完美的出现,我们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认识和进入,并不是不要和不讲物质与意识,相反,我们正是为了带动物质和意识的双向文明与进步,以及把物质和意识引上正确的发展轨道。所谓双向文明与进步也就是说在向崇高境界和更完美体制的迈进中,我们不但要抓物质领域里的文明与建设,而且也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文明与建设,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单纯的物质或单纯的意识,偏向的物质或偏向的意识都是建立不起辉煌的精神殿堂的,而只能是对精神的远离。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我们的物质比以前丰富了很多,然而精神文明却远不如前了,尽管社会和宣传机构有时也大肆呼吁和提倡要讲精神文明,然而却没有实际效果,对于人们内心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与下滑(如对自我唯我、金钱物利、低劣情趣、贪污腐化、不公不等乃至分化、矛盾等现象的不断进入)却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进入了一种偏向或单纯的物质观念及其体制之中,而忽略或丧失了对精神文明的认识和建设以及精神对物质和意识的把握与主持作用,这是一种缺乏整体观念、没有高尚道德伦理的低劣思想行为所至。同样,单纯或偏向的意识倾向,也是不能使我们进入精神文明境界的,而只能把我们引向贫困、引向屈苦、引向宗教、引向对神灵的崇拜和祈求,甚至是产生对人类前途和地球整体生态的漠不关心。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物质领域里的文明与进步并不是指象现代科学那种对物质的极端改变和改造,那其实不是物质的文明与进步,而是对物质及其领域的一种败坏和耗费,物质领域的文明与进步主要的是指对地球生态物质(包括生物与旷物或说天地)的创造和改进、对人类与客观一体及其世世代代美好家园的设计和着想、对地球细胞形态及其功能与活力的促进与促成、以及对符合人类精神文明和共同利益的经济形体的建立。人们切不可忘记客观是一个整体,人类也应该相应地进入整体的状态,决不能只为了自己和眼前利益而不顾别人和未来。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扶持客观中的生命和生态现象,并不断向人类高度文明进取,我们就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意识领域里的文明与进步也不是指对宗教神灵及其迷信思想的进入,相反,我们正是为了要跳出这愚昧的泥潭,而进入对客观真理、对公心和整体观念、对人类自己掌管自己的命运及其相应社会体制和人生观念的进入,即进入与神圣同等般的地步。我们也只有在向高尚境界和更完美思想体制的迈进中,在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一致和向精神的升华中,才能脱离和逃出对片面的科学与宗教、唯物或唯心观的追求,才不至于走向物质和意识的极端,才能扭转地球生态行将失调和毁灭的恶运,才能彻底消除人类的战争,罪恶和不合理等现象。 
    现代科学对物质的发展和改造,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生命和生活的需要,而把我们带进了一种暴殄天物似的消耗与浪费之中,有些方面甚至进入了对奢侈愿望和豪华形势的追求,以及与客观相违背的发展道路,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人类进入腐败的象征,它必然要给地球生态和人类文明乃至我们的生命带来相应的危害。科学对原子弹、氢弹等毁灭性武器的制造,以及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构想和向外太空发展的理想,无疑又把人类和地球生态带向了更深、更偏远的灾难。另一方面,人们对宗教神灵的迷信和崇拜及其对后世福乐的寄托,其实也就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和进步的一种放弃,对美好理想和光明前程的一种丧失。有的教义上甚至明确地写着,当世界毁灭那一天,我们和所有死去的人就会在天庭与我们的圣主见面,并接受他的审判和发落,而被带进天国和神的身边,永享福乐,所以有很多宗教徒们都在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切都已充分说明了人类已经在现行思想体制的引导下走上了极端、走上了危险、走上了与人类文明和地球生态的相背离。这是现代人类在唯物和唯心这两个一维观思想的主持下向单一片面领域里做偏向和分裂式发展的必然所陷,也是无元体制下人类社会脱离了向高尚和整体生命形态的发展所必然会出现的夭折和陨落现象。 
    精神是物质与意识之元,也是比物质和意识更为高级,更为完美的出现,精神对物质和意识具有一种主持和把握的能力,并能理智地将其引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物质和意识向精神的靠扰和归顺是事物按其客观规律向美好方面的发展和应变,而精神向物质或意识的偏向发展与进入则是一种跌落和倒行逆施现象。所谓人类高度文明也就是指人类不断向更加完善和完美体制,更加和谐与稳定局面,更加贴近和符合于客观真理(或说地球整体生态形势)需要的那样一种社会形势和文明形态的迈进,元式体制即整体观念下的平和向上式发展体制,相对来说就是比分裂式体制即政治或宗教式体制、也叫唯物或唯心式体制更为完善、更为完美、更为和谐、更为稳定的体制形势,也更有助于我们今后对地球整体生态的进入和建设。元式体制也可以说就是由精神掌管并带动物质与意识做双向和一致性发展的一种人类文明形式,所谓精神也就是指人们和人类社会向高度和高尚方面发展和迈进的一面,如对整体观念和生态思想的进入、对人类共同理想和爱与平等祥和式社会体制的创建,对人们应有高尚道德伦理、道理规范、道德情操的树立等都属精神文明的内容。我们向人类精神文明的认识和进入即是对我们应有人性和人类品质的一种培养和塑造、也是对我们人类社会及其应有体制形态的一种完善和健全,没有高尚的道德伦理,我们就会进入低劣的物质或意识为准的伦理,没有爱与平等祥和的社会体制,我们就会进入分化、矛盾、竞争、纷乱乃至艰辛、忧患的社会形势和局面之中,没有对整体观念和地球生态思想的认识,我们就会进入自我、唯我、片面、偏向的发展状态,就会对人类文明和地球整体生态构成相应的威胁和危害,这其实是人类处于低级和微生形态中的一种表现。 
    精神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和优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的主持和仰仗,没有精神文明何谈人类文明。脱离了精神、脱离了整体、脱离了向高度的发展和对生态的建设,单纯谈论物质与意识(或所谓经济发展)那是人们的一种低见和偏见,它最终只能把我们引向物质和意识的极端以及对物质和意识的破坏。在向精神文明的迈进中,我们可以同步地带动起物质与意识的双向文明与进步,而在向物质或意识的偏向发展与沉沦中,人们是永远也认识和产生不了精神的。物质和意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精神,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服从和服务于人类文明,服从和服务于生命与生态,科学也只能成为人类的附属和人类手中的工具来为人类和地球生态服务,而决不能把科学凌驾于人类之上成为人类的主宰或用它来引导和统治人类。 
    科学在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中,只属一种较低层次的存在,是向单一片面领域的冒冲和迈进,它远远够不上是客观真理,更不是人类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和目标。精神、生命与生态(即对德与道,或说客观真理与客观规律的追求)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用科学的思维即用单一片面的思想道理和所谓分解钻研式是绝对发现和认识不了生命、生态和精神的,而只能把我们带向一种偏劣的歧途。只有精神、只有人性、只有人类崇高而美好的心灵即整体观念和爱,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客观真理,走向对生命和生态的真正认识和发现,乃至进入神圣般的境界。 
    精神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种新的启迪和启示,是客观整体送给我们人类的一份新的礼物和厚望,也是我们人类迈向更高层次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有了精神人类就有了希望和光明,就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没有精神人类就只能在物质或意识的泥潭中沉沦、深陷、退落。 
    人类的精神升起来吧,辉煌就在前面。! 
    (对人类精神文明及其相应社会体制形态的认识和进入,属人类社会生态的内容,它与自然生态同属人类所应掌握和认识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在客观中也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它们同属于地球整体生态的内容。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不应该成为个别人或个别部门的所谓慈善之举,而应该成为在相应社会体制下的一种普遍风尚。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最可称赞的内容,没有精神文明或不讲精神文明,就够不上是人类文明,更谈不上今后向天堂和神圣般境界的回归与进入。 精神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摆正、要弄清,这是十分重要的,道德的颓废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更卑劣,没有精神做主持、做统帅,单纯的物质或意识观念,必然要把我们引上分裂、引上歧途、引上偏劣和自我、引上对单一片面思想的追求和吹捧、乃至对生命和生态的威胁和危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