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童性的哲学(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现代的西方思想家们早就注意到,儿童拥有哲学家的气质,幼童“喜欢提出哲理性的问题,还要做哲理性的评论,比十三四岁的孩子做得更多”(美国学者马修斯语)。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人类个性的巨大发展在出生之日起即已开始。在全民关注教育、尤其关注儿童教育的今天,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人格特质、行为表征和思想,特别是从哲学的角度观照儿童的精神世界,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关涉全民族人文精神的培育和人类的终极命运。本版今日刊发两篇探讨儿童哲学的文章,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形成一种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学术自觉。
    “童性的哲学”这一论题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童性具有什么样的哲学价值,二是如何保有哲学的童性并发展童性的哲学。
    
    这里所说的童性,主要是指在人类幼童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和活动特征。说到儿童的精神特征,许多人会觉得儿童冥顽无知,可以从中挑出一大堆缺陷来。固然,如果把儿童与后天受过系统训练的成人在知识论上相比,儿童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但也正是因为儿童没有受过这样的规训,他当然也就没有因此所造成的羁绊,反而有一种求知的热情和冒险精神。如若我们从哲学的视角看儿童的特性,则许多内容不仅相当有趣,而且还与哲学很有内在关联。
    首先,儿童思维是一种始源性的思维。儿童是好奇的和喜欢追问的,人生的第一次惊异肯定是从儿童开始的。我们平常都会感受到,儿童喜欢刨根问底的苏格拉底式“傻问”,他们特别对事物包括自己的来源感兴趣,如经常喜欢问:“天是什么呀?”“天外还有东西吗?”“我们头上的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它们为什么不掉下来呀?”等等。这些问题和当年屈原的《天问》一样,直接涉及宇宙学的问题。其实,甭说孩子,就是一般的大人在今天也仍然答不上来,而这是哲学思考的一招基本功夫。海德格尔就认为,只有始源性的追问,才是真正哲学的追问。因此,儿童思维原初、素朴(无蔽)、无“私”、无先入之见、对真善美的天然渴望与天才直觉和执著等,不仅容易导致新的发现与思想突破,而且正是哲学思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质。对此,《孩子是个哲学家》的作者费鲁奇认为,小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思索所有刚接触到的新事物、新经验。他们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并赋予每一样事物一个观点,整合入他们的世界观。比起大部分习惯于日常生活、懒得再去质疑的成年人,孩子们更像是勇于怀疑的哲学家。
    其次,儿童的思维是纯然素朴的。孩童所展示的总是未加雕饰的真我,儿童的童性主要体现在童心方面的兴趣盎然、不知疲倦,童真方面的纯粹真一、先天一气,童趣方面的万物一体、宇宙有机,童态方面的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童爱方面的率性本然、珍爱友谊等。这在哲学上就是人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现象学境界。所以,《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贾德认为儿童与哲学家是一致的,《哲学与幼童》的作者马修斯更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指出这种儿童的哲学是以内隐的、含蓄的、隐喻的方式存在着的。
    再次,儿童的思维和存在是整全的。世界在他眼里充满情感,具有整体性、生命性、诗意性。因此,幼童的哲学是想象力的哲学,是完整的智慧,成人所说的非理性哲学及其思维都源于童幼的某些特征。这种哲学与今人受到分科化区隔的、已成一种专业性操作的理论化体系化哲学相比,无疑更接近于哲学的本真状态。
    同样,儿童的生命追求是积极向上的。孩童是爱惜生命的,他从不考虑自杀问题,所有想要自杀的都只有成人。这是因为儿童是身心与言行一体的,他看待世界不是功利主义的,不是主客二分的,他们爱说更爱做,敢说也敢做,所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哲学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完整哲学,也即是我们所探究的“童性哲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