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科举考试与赌博(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史天地》 佚名 参加讨论

    科考可以拿来赌,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赌呢?这就是封建的中国特色。  
    科举时代,用来考试的考场称作“棘闱”,亦称“闱”,闱姓赌博赌的是在考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中,什么姓氏的人能考中,故称“闱姓”,亦称“h榜花”。榜,即榜眼,花,即探花。  
    闱姓赌博大约兴起于清道光末年,最初仅仅是一种民间赌博形式。咸丰十一年(1861年),广东的士绅向官方提交了开办“闱姓”的报告并获批准,闱姓赌博开始由民间发展成为经官方认可、开赌局收票的合法赌博形式。大约在光绪朝后期,闱姓赌博蔓延到广西,并极盛一时。光绪六年(1880年),杭州著名学者刘学询到北京参加会试,曾将闱姓赌博带到北京。但北京毕竟是在天子脚下,闱姓赌博在北京仅仅是昙花一现。 
    闱姓赌博的规则是每科考试前,由赌局订出猜买条例,规定周、区、胡、马、麦等姓称之为“小姓”,猜买人必须在其中选择方有效。而陈、张、王、李等姓,因每年应试的人特别多,几乎每榜都有中的,故称为“大姓”,或“限姓”,不许投买。凡大姓、小姓均事先公布,并印在票薄的前面。  
    乡试、岁考、科考之前,参赌者可随意在小姓中选择20个姓投买为一票,票值分半元、一元、数元以至十元若干等。买一元的,合足一元的1000票为一薄,数元、十元分薄方法依此类推。票局先发给收据,然后发给所买共1000票的票薄一本,收据上编有号码,作为猜中后领奖的凭证。“榜发,视所h中者之多寡,以第所得之厚薄,往往以百十万为博注”。具体做法是,以一薄(1000票)为单位进行查对。一薄之中,中姓最多者为头彩,依次为二彩、三彩。三彩以下的便为负。一薄中若有中姓数目相等的,则比较双方中姓者的多少。如甲、乙两票同时猜中10个姓,甲票每姓中一人,计10个名额;乙票内有一姓中2人,则合计为11个名额。那么,乙票就比甲票多,计彩时就以乙为头彩,甲为二彩。  
    彩金的分配原则是,以票值一元的一薄(1000元)为例,其中彩金占60%,头彩得300元,二彩200元,三彩100元。如果中姓名额有几个人完全相同,则将彩金平分,名为“同中同得”。彩金余下的40%,以200元充饷(税捐),200元为赌局开支,包括各项票券费用、衙役、武弁、官绅的红包以及赌商本人的利润。这有些类似现在的彩票,故有人称闱姓赌博为中国最早的彩票。其实,闱姓赌博和彩票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会试前也赌,但因为参加会试的人数较少,录取的名额也非常有限,所以每票可选择10个姓,且无论大、小姓均可投买,投买方法与乡试一样。  
    与传统意义上的赌博相比,闱姓既是赌博,其结局自然是有人因此暴发而成巨富,也有人因此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然而,闱姓赌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利用科举考试来进行赌博的,而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中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这就给闱姓赌博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使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它与一般的赌博,如牌九、掷骰子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一项十分高雅的活动,从而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包括一些上层人士在内。其次,这种赌博不是采用一般赌具来赌博,开彩的依据也是官方的金榜,而科举考试的阅卷、录取又是在戒备森严的闱中进行的,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闱姓赌博不容易作弊。第三,闱姓赌博选择姓氏和认定票据自由度相当大,熟悉士子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士子的了解估计他能否考中。如估计某姓考生定能考中,以猜买的方式既能检验一下自己的判断力,又能赌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人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诚如今天赌球案中的黑哨一样,由于闱姓赌博是利用考试来进行的,参加考试的人和考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投票者的利益。赌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千方百计地控制考试结果。如设法拉拢、贿赂考官,让考官有意录取一些偏姓考生,买这种偏姓的人当然很少。还有就是从考生方面人手,比如劝那些猜中姓氏中可能考中的考生故意发挥失常而落第,从而使一般投买者落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对那些不接受贿赂的考生进行威胁、恫吓。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主考官、阅卷老师也参加了闱姓赌博,那貌似公正的科举考试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姓僻者,则且代之作文,通关节,使之必中而后已”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清末小说家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就曾将闱姓赌博看作“怪现状”之一进行描述。为了便于大家对闱姓赌博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不妨摘录如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