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东方体育文化之魂 中国古代体育最重娱乐(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田径,在中国古代也没有这个词,但是与田径有关的同义词,如跑的同义词“走”,投的同义词“掷”,跳的同义词“逾高”、“绝远”等等经常见之于文献当中。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的许多动人故事,如“夸父逐日”、“逾高绝远”等等,都是反映当时“田径”运动的一些传说和故事。
    从战国一直到汉代,由于军事作战中的车战改成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因而士兵的走、跑成了部队的主要训练方式,具有长跑能力的人,就成为当时军队的重要人才。在汉画中常见的一类《车马出行图》中,往往有两个被称为“伍伯”的武士在飞驰的奔马前边跟马一起跑,由此而练就的长途奔袭能力,使得他们在传递信息或者重大战役当中,往往发挥马拉松的作用。从汉代开始,由于长跑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地发展成一种专业的比赛。元代曾出现了一种“贵由赤”的长跑比赛,“贵由赤”是蒙古语,就是快行者的意思。当时“贵由赤”比赛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内蒙古),距离180里,赛跑是两个地点同时进行。大家知道,现代马拉松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设立的,而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时,最终确定为长度42.195公里。元代的“贵由赤”比马拉松的距离长两倍多,而且时间上要早六百多年。所以说,中国古代“贵由赤”的长跑赛在体育史上比马拉松的意义还重大。
    除了跑,跳也是田径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六韬》、《吴子》等战国兵书中,都记载有这样一项内容:选择善投掷、善跳跃的士卒组成特殊兵种进行训练。这一训练方式,促进了田径运动中跑以及投掷、跳跃的发展。南北朝时期,民间曾经流行着一种跳跃运动,叫做“赌跳”,赌就是赌博的赌,赌跳就以跳高为胜,当时刘宋皇帝也鼓励大臣、军队进行跳高比赛,这对整个军队、民间跳跃比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投是田径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战国时期,秦军为了统一全国,曾经在部队当中提倡一种“投石超距”的训练方式,让士兵练习投、练习臂力,极大地增强了军队以及士兵的素质,提高了战斗能力。汉代以后直到唐代,军队对于有投掷技能者都是“具禄封进”,进行嘉奖。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投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方式,包括工具都有改进,像蒙古族使用的一种投掷用的“布鲁”,有多种投掷形式,如投远、投准等等。投的发展,对现代体育当中包括铁饼、标枪、铅球等等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弄潮游泳与跳水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转化出来的另一类体育活动形式。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兵卒在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其中人与鱼共游的情景是非常有特点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秦汉南北朝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都非常流行游泳活动,敦煌莫高窟257窟就有一幅很典型的壁画——《弄潮游泳图》,画面中四人游姿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在南方,游泳主要集中在端午节举行,地点主要集中在钱塘江,而且规模很大,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益,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五言诗:“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朝有汛,嫁与弄潮儿”。就是说一个商人遗弃的妻子,竟然嫁给了一个在大海中弄潮游泳的好手。这说明弄潮游泳的健儿已经成为当时的“体育明星”,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宋代的弄潮游泳还是以南方的浙江之潮为主。当时钱塘江之潮,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经把当时在南方弄潮游泳的壮观景象用一首诗来表达:“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游泳健儿在水上活动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到了明清,游泳在全国各地已比较普及,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就绘有一幅当时游泳的画面,反映当时的人在水中游泳、跳水的情景,非常形象。
    
    北魏弄潮游泳图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与游泳有关的活动形式还有跳水。跳水在古代也叫“扎猛子”,它主要是流行于民间。到隋唐时期,随着游泳技术的改进,跳水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宋代曾经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竖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者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由于这种方式非常惊险,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勇气。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跳水毕竟是民间的一种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西方跳水运动传入中国,竞技跳水运动才在我国缓慢地发展起来。 
    古代冰雪运动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进行的。在当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人踏在竹马上,手执一根曲棍,向前滑行,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方式。《隋书。北狄传》曾记载了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大兴安岭的“室韦人”“骑木而行”滑雪的情景,即脚踏在两个滑板上,相当于现在的雪橇,进行滑雪。从宋明以后,冰上运动更为兴盛。据文献记载,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其中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是花样滑冰表演。当时规定,凡是冠军获得者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清代,满族人把一些冰上活动带入内地,并规定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拔近千名“善走冰”的人入宫,每年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现在的北海和中南海)进行训练和表演。当时的画家金昆、程志道曾把这个壮观场面绘制成了一幅《冰嬉图》。从《冰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表演有花样滑冰的金鸡独立、哪咤闹海,杂技形式的弄幡、爬竿、冰上射箭、冰上踢足球等等。这都是当时滑冰表演的体育项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在的花样滑冰还要丰富得多。
    在我国古代的驾驭技术中,包含了许多御车运动的技术因素。因为要使用车马,就必须掌握驾车驭马的本领。因此早在周代的六艺教育中,就有了专门教习驭马驾车的内容,出现了一项独特的体育活动——御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