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本文系《主体精神流变与中国文化转型》未完书稿中的一个章节,初稿于1997年;本次发表时有所订正。——作者自注。 关于本文中的“自律”乃至“它律性自律”等概念,可参阅拙文《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97年7月。 《周易》成书,情况较为复杂。现在一般流行看法是:《周易》中的“经”即卦爻辞起源于殷周之际(“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传”即“十翼”的形成,则跨越周至战国(十翼之大部公认为孔子所作;但亦有伪托。流行的看法是:一、二、三、四为孔子所写,较为可靠;五、六常有添改,孔子自己的东西较多;七,更次之;八、九、十伪托。胡适持此说。)。由于“经”早于孔子,而“传”至少部分与孔子有关,故笔者将《易经》、《易传》一并称之为《周易》,放在《论语》之前讨论。 《论语》中,“天”19见。其中16次指“天神”、“天地”、“天理”等。 《论语》“命”21见。其中10处相关于命运之“命”。还有3处直接讲到“天命”。 《论语》中162见。其中作为一般的、普遍的、与动物有别意义上人的用法114次;狭义的、特指一定社会地位身份的,如不包含“民”在内、主要指士大夫以上之人的用法5次。 在驺衍看来,天既是最高的主宰,同时又受五行胜克之理的支配。于是,天与五行孰主孰次,便是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编著.论语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朱熹.周易本义[M].四书五经(影印本).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3] 朱熹.孟子章句集注[M].四书五经(影印本).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4]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先秦之部[C].北京:中华书局,1964. [5]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M].四书五经(影印本).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6]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 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作者:周晓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