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清代对联讽刺科考作弊:不嫌文丑 惟爱颜良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华文报摘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清代,凡是未考中秀才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
    雍正年间,有一位老童生颇有才华,但由于没有后台,加上性情耿直,不肯送礼给考官,因而连考十二次都落第。他仍不灰心,继续应考。考官看见他的名字很不高兴,随手将他的考卷丢在一边,还吟了半联来讽刺: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语气尖酸刻薄,老童生知道后感慨盈怀。他想,自己之所以“考到老”,就是因为考官徇私舞弊,于是一气之下大声吟出半联来回敬考官: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于天。
    将考官的贪赃枉法,凭人情来录取秀才的恶行展现出来了。考官听罢,气得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尽管考官和老童生的立场截然不同,所写的内容也不一样,但都是用拆字的方法来写:“老”和“考”区别于最后的那一钩是向上或是向下;“天”是“二”和“人”组成,“大”是“一”和“人”组成。此联的构思很巧妙。
    (二)
    清代末年,太史徐花农被派到广州府当考官。有个姓方的大财主为了让儿子考上,在考试前千方百计打通关系,携着厚礼带儿子去拜见徐太史。徐太史要方公子即席写字来看看,方公子就提笔写了“一品当朝”。这是极大的恭维,徐太史自然十分高兴,加上已接受贿赂,所以就录取了他。
    方公子的容貌漂亮但胸无半点墨,所以发榜后众论哗然。那些受了十年寒窗之苦却榜上无名的考生更是愤愤不平,因此有人在试榜的旁边贴了一副对联来抒发感叹:
    不嫌文丑,惟爱颜良。
    文丑和颜良,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作者借这两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来进行讽刺:“文丑”就是文章丑陋,“颜良”就是容颜美丽,尖锐地揭发了考官作弊的事实。
    (三)
    清代规定,每年对秀才考查一次,称为“岁试”,根据成绩分为六等。
    某秀才水平很低,连某些常用字也糊混不清,此人之所以能当上秀才,是由于他的父亲是当朝的京官。次年岁试,考官换了人,而这个秀才却毫无长进,在考卷中竟将“豺狼”写成“才郎”,“权也”写成“犬也”。结果,不知其背景的考官将他评为六等,还将他狠狠地训斥一顿。消息传出,成了人们的笑谈,秀才的妻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上吊自杀了。后来考官知道这个秀才的父亲是一名京官,于是匆忙将其成绩改为一等。为此,有人在秀才的家门口贴上了这副对联:
    权门生犬子,烈女嫁豺狼。
    横批是:“六一居士”。
    这副对联,将秀才的权贵出身,妻子的“英烈”行为和他所写的错别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讽刺得入木三分。“六一居士”意即从六等跃升为一等,也很幽默。
    要说明的是,“六一居士”原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号,含意是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自己是一个老翁,伴着这五物终老。如今作者拿这一雅号来讽刺这个愚蠢的家伙,虽然含意相同,但若欧阳修泉下有灵,也会生气的。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杨光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