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⑴[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第14页。 ⑵《汉语大字典》卷一,“|部中”,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⑶转引自《汉语大字典》卷一,“|部中”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⑷参见陈江凤:《天文与人文——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⑸同⑷,第86页。 ⑹萧兵:《中庸的文化省察——一个字的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342页。 ⑺王尔敏:《中国名称溯源及其近代诠释》,台北《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5卷第8期,1973年第1-2页。 ⑻张光直:《华北农业村落生活的确立与中原文化黎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第2分册第114 页,台北1970年版。 ⑼牟宗三:《道之本统与孔子对本统之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家论著辑要》,中国电视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页、193页。 ⑽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117页。 ⑾《河南程氏遗书》,转引自:韦政通主编《中国哲学辞典大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重印本,第136页。 ⑿[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2页。 ⒀[清]惠栋:《易汉学·易尚时中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62页。 ⒁郭沫若:《十批判书》,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50页。 ⒂[清]钱大昕:《潜研堂集·中庸说》,转引自:萧兵:《中庸的文化省察——一个字的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894页。 ⒃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转引自胡孚琛、吕锡琛所著《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⒄⒅⒆⒇印顺:《中观今论》,台湾正闻出版社1988年版,第7、8、9、12页。 (21)转引自胡孚琛、吕锡琛所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作者:倪 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