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清朝科举的荒唐事件:抄范文也能得前三名(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书摘 佚名 参加讨论
至于满洲正白旗出身的贵族败将青麐,则没杨文定那么幸运,当然再由长沙往荆州逃命时,皇上的亲笔判决也下了,称曰“传旨正法”。所以,一到荆州就被已接到圣旨的官文将军给砍了头,尸体抛在荆州城闹市,即“弃市”。 
    那位不是进士出身的五大败将之一的崇纶,也是满洲贵旗,正黄旗人。武昌陷落大势一定,他一马飞出,奔陕西而去。咸丰帝当然要下旨抓他,这家伙见势头不好,服毒自杀。家人或者是下级给他报了个“暴病死亡”,搪塞过去了,也就没再引发进一步的政治后果,没有像陆建瀛那样,自身死,儿子又被革了职。
    五大败将的高峰人物是何桂清,此公非了得,能“煽乎”(熟练地说大话),《清史稿?何桂清传》称:“侃侃无所避,文宗奇之。”也就是他一张嘴,把咸丰皇帝都给“煽乎”住了。本来嘛,咸丰皇帝就是糊涂虫,哪经得起他的“煽乎”?结果,何进士一路飞升,干到浙江巡抚高位。
    何进士也确实有些才干,在防守和反击太平军的作战中,屡屡获胜。可以说,在曾国藩正式出头以前,他是大清王朝唯一能挫败太平军攻势的国家将领,咸丰皇帝立即给他升职为两江总督。他反攻镇江,夺回城池,又被加衔“太子少保”。咸丰十年(1860),又有小胜,再加“太子太保”衔。
    何总督乘势围太平军首都南京,史称“贼势窘蹙,四出求援”。太平军的忠王李秀成施围魏救赵之计,袭杭州,杭州外城失守,咸丰皇帝诏令何部与另一将领和春救援杭州,内外夹击,赶走了李秀成。而后,太平军力量积聚,多路反击,搞得尚无败绩的何桂清“几失所措”。此时,何桂清扼守战略要地常州,他的亲信、浙江巡抚王有龄专写一函,让他“勿离常州一步”,并且论道:“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
    换了别人,作为下级,断然不敢给屡有胜绩的上级发警告,可是作为昔日亲信的王有龄知道:这个人是担得顺势,受不了逆境,一旦稍有败绩,那就前功尽弃了。
    人顺了,跌脚拾金子;点背了,喝凉水也塞牙。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雪,改变了何太保的命运,“大营兵冻馁,索饷不得,乃噪乱,相率尽溃。”没办法,在请示咸丰皇帝,与和春、张国樑等将领进行军事分工之后,他想到苏州筹集军饷,以免剩下的兵全跑了。
    在常州人民心目中,屡战屡胜的何太保,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在何太保启程之日,常州城百姓黑压压地跪满街道,恳请何太保留下。但是,何太保明白,留在常州那是死路一条。他的卫兵也知道此点,气急败坏,冲着请愿的民众开了枪,打死了十几个。
    打死请愿民众,何太保得以出城。他一走,留守常州的张玉良将军也跑了。只你何太保知道守常州是死路一条哇,我也不傻,溜之乎也!
    常州百姓傻了眼,只好自己守城。几天后,太平军蜂拥而来,攻破城池,实施屠城。何太保逃跑的“得得”马蹄声,变成常州汩汩流血声。苏州城的守军闻此消息,义愤填膺,江苏巡抚徐有壬拒开城门。无奈何,何太保再次“煽乎”,说:“你不开门,好,好!我去上海借洋人的兵去。我去上海,你明白吗?!”
    徐有壬当然不信,也无法看到,因为苏州城很快被太平军攻破,徐有壬以身殉职。
    徐有壬自知必有一死,但他不能放过何桂清,写了一封遗书,状告何桂清弃城丧师。咸丰皇帝闻报,下诏逮捕何桂清,由上海押解北京审讯。
    事有凑巧,正赶上皇帝逃难热河,他的案子就搁置下来,何桂清也以闲身蛰居北京。同治元年(1862),新一届政府接各方举报,开始过问此案,才正式逮捕。对于何桂清的功过是非,分歧巨大,有保的,有驳的。罪名初定后,中央权力核心还没把握,就以小皇帝的名义请曾国藩给把一下关。此时,何桂清还坚持说,由常州退苏州是听了手下人的建议,丝毫不提王有龄死守常州的建议了。
    曾国藩根本不可怜何桂清,除掉这个家伙也好给自己扫清道路,他回复说(今译):
    “封疆大吏的贞节,就是要由守城抗敌的行为表现出来,不能因为手下官员的一句话来决定进退。给大臣定罪,应当以他的心迹为根据,没必要以手下建议的文件(或言辞)有无为证明。”
    老曾三言两语就要了老何的命:“是冬,遂弃市”。
    五大败将,杨文定与崇纶实不足道,所以《清史稿》的评价以陆、何为主,甚至对青麐也有所同情:“论曰:陆建瀛、何桂清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建瀛当军事起,不能预有规划,监事仓皇。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二人者身名俱损,罪实难辞,青麐受事于急之秋,艰难支拄,终以越境被诛,论者犹有恕词焉。”此评论,不能不说中肯,但是,不能检讨大清教育体制,也算一大遗憾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