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剑桥三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过苏联。1920年来华讲学。1938年~1944年赴美讲学。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提倡更多地发展个人主 义。在政治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在数理研究方面,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中立一元论”学说。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罗素是英国学者,曾游历各国讲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在中国讲学时,多次在欧美同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他在演讲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离华以后仍然保持正义,给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有力的支持。 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总干事蔡元培和傅桐教授联名电邀罗素来华讲学,罗素欣然接受。尚志学会、北京大学、新学会及上海中国公学四团体的代表,于8月26日假欧美同学会会所讨论有关接待事项,决定各团体均派代表专程赴上海迎迓,以示隆重。会议公推赵元任(欧美同学会会员、清华学校教授)、叶景莘(欧美同学会副主任干事、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员)、丁文江(欧美同学会会员、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等人轮流担任口译,傅弼等为接待员。 罗素于10月13日抵沪,陪同他的是勃拉克女士,她在中国期间被称为罗素夫人。当晚,中国公学等六团体在大东旅馆举行欢迎会。到会者有徐谦、陈独秀、杨端六、张东荪等数百人。翌日罗素在中国公学以《社会改造原理》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欧美各国因实业的极大发达而产生了视工人为机械、资本家坐享其成等种种弊端,必须进行社会改造,将个人所占有的资本及权利交与社会公有,社会才有新的希望。他认为中国的实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今后必有发达的时候。但中国不要趋步欧美的后尘,再蹈欧美的种种谬误。 16日,罗素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等三团体600余人的会上,发表了题为《教育之效能》的演讲。他认为普及教育甚为重要,务使人人都有受高深教育之机会,教育务求德育与知识兼备。国家之兴盛,不在政府,而在国民。20日,罗素在黄炎培主持的江苏省教育会的宴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新教育的重要性。 罗素还应湖南省教育会的邀请,于10月26日在长沙发表演说,讲题是《布尔什维克与世界政治》。他指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并终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可使贫富两大阶级的人平等,可以免除战争,不再有劳逸不均和生活相差悬殊。 罗素一行10月31日到达北京,新学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团体纷纷请他演讲。11月9日,罗素出席讲学社的欢迎会,受到汪大燮、梁启超等的热情接待。罗素在演说中对中西方文化做了比较。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西方人的长处时,不应遗弃自己的好处,如此将来日日进步,结果反为西方人所效治,也未可知。 罗素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的讲学活动,多在北京大学三院及手帕胡同教育部会场举行。先后以《哲学问题》、《心之分析》、《物的分析》、《社会结构学》和《数理逻辑》等为题,进行演讲,备受各界注目,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社会上还成立了“罗素学说研究会”,并经常举行讨论会。该会多次邀请罗素参加在欧美同学会召开的讨论会,题目广泛,以哲学、社会方面为多。如1920年12月14日、21日和28日讨论的《真理的客观性》及《共产主义何以不能实现于现在的中国》等可见一斑。 罗素对罗素学说研究会的成员备感亲切,他曾于1921年1月29日在无量大人胡同住所举办的恳亲会,招待该会会员,来宾多达40余人。 1921年3月中旬,罗素罹染肺炎,住进德国医院,病势危急,正在北京大学讲学的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赶往医院为罗素办理遗嘱。消息传出,各界震惊,前往医院探询者络绎不绝。经过精心治疗,于5月14日出院。 讲学会、罗素学说研究会于7月6日在教育部会场举行欢送大会,并请罗素和勃拉克作最后一次演讲,以为临别赠言。 罗素以其在华一年的观察印象作了《中国的到自由之路》的演讲。他坦诚地说,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应当改造的,中国不过是其中之一。改造的重大责任,自然有赖青年负担。中国学生极富进取精神,前途很可乐观。因此,中国有志改革的人们,顶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切莫完全依靠外人。就中国的实际看,有两件应该注意的事情,一是中国不要盲目地采用欧洲文化,千万不要好坏齐收;二是中国旧文明之不适于新人生需求者,应该割爱。孔子学说和儒学,都到了自然剥落的程度,不能使个人的事业发展,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问题。对于如何改造中国,他认为应先从政治方面入手,不应当从经济方面入手,否则其势必归于无用。改革中国的政治,最好是用俄国的方法,不宜用西方的平民政治。欲使现在中国国民知识普及、实业发达,而又不染资本主义的流毒,只有采用俄国共产党的方法最为合宜。当然,他们的制度属于初创,有某些错处也是免不了的,正可以引为前车之鉴。他说,中国现在无政府状态的军阀极宜扑灭,这是中国改革家、激进派和缓进派的共同目标。罗素在演说中还强烈抨击了前美国驻华公使克兰所谓的“国际共管”的谬论。 7月7日晚,讲学社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饯别罗素夫妇,到会者有汪大燮、梁启超、范源濂、蒋梦麟、丁在君、邓萃英等20余人。罗素畅言欲救中国,领袖型的人才并不在多,只需有十数有知识、有道德兼有才干的人,尽可以有改造中国的希望。 罗素博士及勃拉克女士于7月11日离京赴日。此后罗素仍关注中国的时局,多次撰文和发表演说,为改造中国献策。他反对日本、英国及欧美各大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的政策,特别是在“五卅运动”发生后,揭示事实真相,批评英国报纸任意捏造、混淆是非的做法,指出“五卅运动”乃是中国人民谋求独立的运动,而非排外活动,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给予了很大的称赞和支持。 作者:张仲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