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获》编辑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叶开遇到一件烦心事。他的一篇评述莫言的文章被选为高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有一位身为语文老师的家长在微博上公开请叶开作答。平时口才颇佳的叶开,一看这试题竟“不敢作答”,免得答错了很没面子。在语文试题面前,作家“被思考”的情况正愈演愈烈,这引发了业内的普遍争论。 叶开是研究莫言的著名学者之一。最近他曾在上海某报章发表的一篇文章《高粱地里,莫言这样走来》,入选“名校名师推荐·阅读训练精选”试题。自己的文章能被广大高中生阅读,本是一件欣慰之事。可是有家长把试题拍下来,直接上传微博,点名要叶开作答。这事显然让叶开有点为难,他先表示“不敢作答”,进而对试题表达了不屑:“现代文阅读理解能不能回到常识?或者干脆取消这种完全‘测不准’的试题?” 叶开“不敢作答”虽说有点意外,但只要一看试题便知叶开有多明智。青年报记者看到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本文的标题为“高粱地里,莫言这样走来”,从全文看,“高粱”一词包含了哪些含义?据说答案有3个“踩分点”,即“写出了莫言作为农民的生活背景”、“高粱是莫言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写出了莫言小说浓郁的乡土特色”。如果这3个点没“踩”准,那就一分不给。 那个题目是叶开的原文标题,但叶开写“高粱”时也未必想过要写3层含义,这应该就是他“不敢作答”的原因。有意思的是,那位请叶开作答的家长,自己也是语文老师,他坦言自己“如果不看所谓的参考答案,阅读理解题都无法全对。有时3个踩分点能对上一两个,有时一点边都不沾。” 面对自己作品变成的试题,叶开选择了“不冒险”,但还是有一些作者勇敢迎战,只是大多败下阵来。散文作者周云有一篇文章《寂静钱钟书》被选为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结果15分,周云只得了一分。令周云哭笑不得的是,有一题让考生选择“反映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正确答案竟不是周云的选项。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谁在替作家“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