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华西都市报独家报道成都草根作家马及时的作品《王几何》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读者和网友赞扬文章幽默有趣,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质疑:像一篇日记,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也有读者提出“文章无思想性,比较浅显,不适合初中生”的观点。 不过,这篇文章在记者采访的几位作家看来,非常有趣,麦家为四川籍作家作品入选教科书感到骄傲。也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人教社选取非名家作品入教材是中国教育的进步。 观点交锋 无思想性不应入选VS思想性不是唯一标准 网友质疑:文章浅显更像一篇日记 本报全文刊登了《王几何》这篇文章,在网络世界炸开了锅。一部分网友认为该篇文章写得精彩,但也有一些声音不认同。 网友TOP杨博说:“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网友认为,“入小学课本还差不多,浅了些,不适合给初中生读。”、“相比之下,更像一篇日记”、“像青年文摘里没头没脑的文章,不觉得有趣”、“这些都是叙述教科选文里常见的手法,小学生可以学着积累词语,梳理逻辑。在初中,不晓得是在表达啥。” 资深媒体人龚先生:教材文章选取应更加严谨 四川媒体资深编辑龚先生对《王几何》入选人教版教材一事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教材的文章选取应更加严谨,《王几何》的写作虽然幽默生动,但只是白描了一个人的一些片断,显得很简单,缺乏文学性和思想性,更适合在茶余饭后阅读,而不适合放入对思想性要求较高的初中教材中。 龚先生认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更多有思想性、有文学价值的文章作为营养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树立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之中,而不只是为了阅读轻松。 作家麦家:文章活泼有趣更重要 昨晚,麦家听闻四川作家马及时的文章《王几何》入选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后,非常高兴。“我身为半个四川人,为四川作家感到自豪!”麦家坦诚地说,他并不认识马及时,也没看过《王几何》这篇文章。因此,他不便于对该篇文章本身进行评论。 不过,谈及入选语文教材文章的标准时,麦家认为,文章能向人们传递人世间真、善、美的情怀是最重要的。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文章的思想性不应该成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硬生生地要强加一些所谓的思想性给孩子们,这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也是对孩子们的不理解。他说,文章生动、真实、活泼,让人读来感觉有趣和有味最为重要。 作家曾颖:文章平实幽默适合青少年 “好,好文章!”作家曾颖认真阅读了《王几何》后,连续赞了几声好! 曾颖说,《王几何》具备亲切、平实、幽默、贴近的优点。在这篇短短的文字中,既有生动的人物和场景描写,又有幽默有趣的对话,还有深刻而有冲击力的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引领,而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一切,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来的,这非常符合青少年的阅读特征。 与麦家的观念一样,曾颖认为,教材选取的标准,内容应该是真、善、良、美的,而形式则应该有利于展现汉字和中文之美,文字不需要太过于深奥和艰涩。一篇亲切生动且没有距离感的文章,可以引领孩子们走向热爱中文之路。因此,入选教材的文章要让孩子们望之亲切,而不是望之生畏。 儿童文学理论家郑光中:非名家作品入选是进步 在成都大学教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名誉理事长郑光中看来,《王几何》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几何教师形象,入选教材是编辑理念的巨大飞跃,他相信孩子们会喜欢上这篇文章。 “对于编辑而言,选择名家有关社会、历史有定性评价的文章肯定更安全。”郑光中说,出版社选取不算知名的作家马及时这篇文章风险性更大。不过,他把此事看成“标志着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跨越”的大事。同时,为四川籍作家入选教材感到骄傲。 作家回应 面对质疑“感谢读者说真话” 昨天,马及时睡醒来后就再没安静过。 一整天,他的手机铃声都不停地响起。北京、厦门等地的亲朋好友都通过电波向他表达了祝贺。到昨晚7点多,马及时粗略统计了下,为《王几何》上教材给他打电话或发短信的上百人。 “华西都市报的影响力太大了!”马及时说,面对洪水般的反馈,他的心里有些忐忑。其实,亲友们对他的文章入选教材,多是肯定和赞扬之声。当记者告诉他“网络上还有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你这篇文章没思想性,不适合上教材”时,马及时沉默了,他承认,听到这些评价后心里头有些不舒服。 过了几分钟后,记者再次致电时,显然马及时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对于一篇文章,读者有不同的看法也很正常。”马及时说,很感谢这些读者们讲了真话,也理解不同的评价。 但马及时不认同“文章一定要有思想性”的观点,他认为文章贴近生活最重要,他反问记者:“为什么每篇文章都要有思想性?”(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 摄影吕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