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浅谈客观性概念的历程(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简单而言,实践客观性就是指,科学实践永远处于人类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交织之中,其未来发展是偶然的、瞬时突现的,而且这种偶然性并不能为人们所预测,其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三种客观性概念的比较分析 
    为了论述的条理性,在此,我们先对逻辑实证主义和SSK的客观性概念进行比较,然后再就三种客观性概念的异同进行阐述。 
    简单而言,逻辑实证主义的客观性是自然实在论基础之上的符合论,其目的就是将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一切非理性因素消解在认识论之中,其结果就成为了一种“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SSK在社会实在论的基础之上,将科学视为利益的建构,其目的就是用社会学消解认识论,结果就成为了一种“没有认识客体的社会学”。然而,逻辑实证主义与SSK虽然在观点上两极相反,但它们却拥有同样的理论预设,即它们都采取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分析思路。 
    首先,从本体论角度看。本体论的绝对主义主张每一类事物都有唯一不变的普遍本质。在逻辑实证主义和SSK那里,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假定了一个外在的绝对实体的存在。前者虽然反对形而上学命题,但如果不承认一个外在世界的存在,其客观性概念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对后者而言,它虽然反对将客观性归为科学的自然属性,但却为之寻找了另外一个绝对的根基—社会(利益)。社会同样是一个外在的实体。正如布鲁尔所说,“存在于‘知识’之外的东西,比知识更加伟大的东西,使知识得以存在的东西,就是社会本身。 
    其次,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方法论的绝对主义认为只有一类方法具有揭示事物普遍本质的奇效。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就是规定一套“认识论的标准或规则”,以“保证科学的客观性”;然而,他们却在什么样的“标准或规则”能承担这一重任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陷人了深深的“方法论恐惧”之中。SSK,无论从其理论界定还是案例研究的实践来看,也都将社会学方法绝对化,认为只要将科学放在社会学的显微镜之下就能发现隐藏在科学之下的本质;这也是一种绝对主义的自信。 
    自称为相对主义的SSK缘何也落人了绝对主义、本质主义的案臼呢?我们知道,自康德以来,自然与社会的两分成为许多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逻辑实证主义即是如此,而将之作为批判对象的SSK竟然也没能逃离这一樊篱。而后SSK,则在此问题上与逻辑实证主义和SSK划清了界线。“删除SSK中的第一个S,是因为在理解科学实践和科学文化时,无需赋予社会因素以致因优势;删除SSK中的K,是因为在新的科学图景中的主题是实践不是知识”。也就是说,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都已消亡,所剩下的仅仅是科学实践。皮克林的这句话清楚的表明了后SSK与此两者的分歧。 
    首先,从本体论上看,逻辑实证主义和SSK仍未摆脱康德式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分状态,它总是试图在自然与社会之间选择一个绝对的基础。对逻辑实证主义而言,这个根基就是自然;SSK虽然在认识论上坚持对称性,在本体论上却极端不对称,自然被抛弃,社会极取代自然极成为了科学的根基。而后SSK则抛弃了这种外在主义的立场,皮克林凭借冲撞理论、拉图尔以广义对称性原则、林奇通过对“实验实践”的分析,打破了诸如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根本界限,进而主张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混合本体论。 
    其次,从认识论上看,逻辑实证主义与SSK两者都主张寻求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普遍本质。布鲁尔指出,“对于社会学家们来说”,“他们所关注的将是那些似乎在他们的研究材料范围内发挥作用的规律性、一般原理或者过程的地位。他们的目标就是建立可以说明这些规律性的各种理论”。正如林奇所批判的,SSK“从来没有放弃寻求超越或隐藏在遵从规则实践之下的解释因素的努力”。简单而言,其认识论策略就是,“揭开表象的面纱,以描述其背后的因果结构。与此相反,后SSK所关注的仅仅是可见的东西,关注科学的实际运行过程,并不去寻找表象背后的隐藏秩序;各种因素包括被逻辑实证主义绝对化的物质力量、被SSK绝对化的社会学因素,都内在于科学实践,不存在具有主导地位的单一要素。因此,社会学家的任务也就仅仅是描述科学的实际运行过程,描述科学实践。 
    再次,从科学观上而言,逻辑实证主义和SSK都主张科学是作为知识的存在,只是对于前者而言,知识表征的是自然,对于后者来说,知识表征的是社会。然而,正是这种表征主义的科学观,使得他们都陷人了“认识论的恐惧”之中,即对知识是否表征了自然或社会的恐惧。而后SSK则强调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转变,其关注点,便从传统的知识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反映了自然或社会,转变为描述科学实践中所发生的实际过程。皮克林强调冲撞、拉图尔强调行动中的科学(science in action)、林奇强调本质(quididty)与特质(haecceity)之间的区分,其用意都正在于此。这样,科学就从一个静态的知识概念转变为了一个动态的时间概念,从理想主义的象牙塔走人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五小结 
    简单而言,客观性概念的最新进展(即后SSK的实践客观性),与以前的客观性概念截然不同。从本体论上而言,逻辑实证主义和SSK都主张自然与社会二分,进而在此两者之间要选择一个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作为绝对的外在根基,后SSK则以具有主客双向对象性的实践取消了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从而主张一种实践本体论;在认识论上,逻辑实证主义和SSK都试图寻找科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性因素(自然或社会),这样,规范主义策略就不可避免,而后SSK仅仅关注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这必然使其走向描述主义;从科学观而言,逻辑实证主义和SSK的科学仍然是静态的知识或表征,而且后SSK则将科学视为动态的实践。 
    我们评价一种客观性概念是否合理的惟一标准在于,它是否反映出了科学研究的真实面貌。很明显,决定论、还原论的客观性概念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来讲,都具有不可知论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无从知晓也无从验证知识是否表征了自然或社会;而后SSK的描述主义研究进路所坚持的实践客观性,则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了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它在理论基础上采取了根本不同的后二元论的分析框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采取了更加彻底的经验主义进路,因此具有更广阔的理论前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完备的自恰性,进而成为了科学哲学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