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现在的孩子都是孤儿? 教育专家呼吁找回母教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网文化中国讯 如今,中国教育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社会风气问题、道德问题、公民素质问题,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追溯到源头,似乎都是教育问题。而中国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认为,是母亲教育的缺失。很多人怀念民国时代的人文风度,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大师辈出?《再见童年》一书的作者张倩仪认为,民国那些大师的成长得益于母亲的教育。3月18日下午,前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倩仪的文化教育著作《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行了“什么样的母亲能培养顶级大师”为主题的作者见面会,张倩仪与王东华针对母亲与教育的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再见童年》一书的主题是“中国童年”,张倩仪研究了多位民国名人的自传,展现了他们从家庭教育中所获得的第一份营养,希望借此为历史巨变中中国最后的传统教育留下些记忆。“今日放弃的,将来我们或会缅怀甚至抢救。” 张倩仪认为这些记忆中有着很宝贵的东西,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思考的维度。
    王东华关注母亲教育问题多年,在他看来,民国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高峰,之所以我们欣赏民国时的教育,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太让人失望了。他说:“现在的中国没有母亲!在城市,母亲们外出工作,在农村,母亲们进城打工,孩子们交给老人照看,所有孩子都是弃婴和孤儿!”王东华自己就曾是这样的一个“孤儿”,他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当他回到父母身边时却感到他们比后爹后妈更可怕。他认为亲生母亲后妈化是个严重的问题,母教的缺失将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留在诗文中的伟大母爱,可现在的母亲们,有几个为自己的孩子亲手缝制过衣服呢?也许,母亲们会感到委屈,她们对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不在乎,她们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这些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孩子的学习考试上。王东华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中,做人与做事远比做题更重要,但现在的母亲们更多地在关注做题,“结果孩子学会了做题,却什么都不会做。”张倩仪认为,母教不应只着重于知识教育。民国时期那些大师的母亲很多并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她们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母教最重要的在于身教,“让孩子得到身心的安顿,这是家庭的作用。”她说。
    当然,母教的缺失并不能完全责怪当今的母亲们。张倩仪说自己有时候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孩子,她深知当今母亲们的辛苦。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她们有着太多的无奈。在见面会现场,也有不少母亲分享了她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无奈与忧虑。我们都说过去的时代歧视女性,然而在那个时代,人们对母亲、对母教却格外重视。官员的母亲和妻子有权利享受官员的仪仗,官员的父亲却没有这个资格。儿子取得了成就,乡里会立起牌坊来表彰母亲的功绩。而现在,民间对母亲褒奖的这些机制都已经消失了。张倩仪认为,重拾母教,拯救孩子,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努力解决的问题。(任子鹏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