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周敦颐《太极图说》讲记(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龙江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说这么多禅宗的事呢?因为我们以前,可能都以为太极图是道教的版权,后来才知道是周敦颐提出来的,是儒家的东西,然而追溯其来源, 又与佛教相关。所以,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到后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彻底分开。这也是其互补互融的一个例子,我们后人大可不必产生门户之 见,相互排斥。 
    实际上,太极图涉及到道教,最早是与唐朝后期有个叫麻衣道者的人有关。道家中的人物,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神神秘秘的。这个麻衣道者创造了一些道教的图像,中间有些如“水火匡济图”、“三五至精图”等等。其实,所谓的“水火匡济图”和周敦颐先生太极图的第二个图一模一样,“三五至精图”呢,就是下面第三个图,就是金木水火土所形成的相生相克关系图。麻衣道者的“水火匡济图”,估计是借用圭峰宗密禅师所画的阿赖耶识图,也就是上面分阴分阳的第二个图。圭峰禅师用它把唯识学中八识的道理用一个图就完全表示出来了。 
    
    我本来想找一下历代有关这个“阿赖耶识图”的文字,一时又没有找到,这里只好用我自己对唯识的体会,把对这个阿赖耶识图的认识,简单给大家说明一下。 
    我们先来看手上资料的第二个图,也就是“阳动、阴静”的这个图。我在一旁把八识也列出来: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意识(第六识)――末那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第八识)。 
    佛教讲八识,前五识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我们人与世界的交流,完全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来进行交流的。这是我们人的内部精神与外界世界进行沟通的一个通道,或者说是一个桥梁。那么,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闻、舌头所尝到的味道、身体的感觉,如果没有背后的东西作为支撑,就会完全不同。比如一个白痴,他眼睛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一样,但是他对外界的东西没有反应,是因为他内部的这个“识”没有起作用。前五识的根源,就在于下面这个第六识,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平常肚子饿了,身体发生了反应,马上就知道该去吃饭,而且知道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只不过填充一下肚子,等等这些,就是意识产生的作用。眼睛看到好看的东西,很巴适,意识就会反应出很好,就有想要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害怕的东西,意识会让你躲避它。第六识,就是对前五识的感受,进行判断、推理、综合的作用,能够把外部事物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意识又从哪里来呢?它背后还有个东西,就是佛教所说的第七识,就是末那识。这个第七识,我们平时很难体会到和注意到,但它又时时处处起到了作用。比如我们的呼吸,没人管它,它自然要一呼一吸;我们的血液不用你去指挥,它自己知道该怎么流动,我们吃进肚里的东西,怎么消化、怎么分解,都由不得我们的意识作主,这都是第七识的作用。另外,我们每个人,你之所以为你,我之所以为我,之所以每个人都有区别,也是第七识在起作用。最后的第八识,是人基本无法体会的东西,佛教说,第八识就是个大仓库,世界上万事万物,一切时间、空间里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装到这个仓库里面,它就是这么一个巨大的、没有时空概念的仓库。你修行想要在第八识上起作用,基本是不可能的,随你修什么法,都沾不到它的边。这就是唯识学中八识的基本道理。 
    我们再来看圭峰宗密禅师所作的这个阿赖耶识图,前五识就是最外面这一圈,左边是空白的,表示阳面,右边有阴影的,表示阴面。前五识里面,不管是眼耳鼻舌身,看见一个东西、听见一个东西、感觉到一个东西,注意力就产生了一个作用。但是,只要我们用眼睛看了,有看到的东西,就有没看到的东西,外境上就有阴阳之分了。眼睛本身呢?眼睛哪怕是平常每天都睁开,晚上睡觉总要闭上,这时在眼识上,也就变成了阴的一面。我们的其他感觉也是如此。接触到的东西体现的是阳面,没有接触到,体现的就是阴的一面,总之,这就是前五识的作用。再旦面一层,就是进入第六识,即进入意识的层面,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意识到的,和没有意识到的,也要分阴阳。再往里一层进入第七识更是如此,唯有最里面的第八识,是我们接触不到的,是一个空白。 
    在这个阿赖耶识图上面,我们可以慢慢去体会。我们看每一层,比如最外一层是体现前五识,当它处于阳面的时候,我们感觉器官异常灵敏,但是,紧挨着的里面一圈,即第六识,就处在阴面,就很迟钝。我们自己平时也有这种体会。一旦你被好看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抓住了,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处于很积极的一面,这时,你的第六识,也就是你的意识就很蒙蔽了,你的理智也就处于很低下的位置了。所以我们看那些被拉下水的贪腐官员,往往就是让人用钱财酒色迷惑了,让他的前五识处于很阳亢、很兴奋的状态,这时候的人啊,哪里还有什么理智可言了?他的第六识也就一片混沌。所以我们平时要小心,不要随随便便就被前五识牵着鼻子转了。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在第六识上面。人的前五识几乎都赶不上动物,眼耳鼻舌身,你都不如那些动物,猫眼睛、狗鼻子、免耳朵……哪样都赶不上这些动物。但是,正因为人在前五识上的偏弱,我们的第六识才非常强大,所以人的理性、人的意识,这是任何动物都赶不上的。 
    同理,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一看这个图,就清清楚楚了。在《宝镜三昧》中,洞山祖师有一句“夜半正明,天晓不露”的话,我们结合这个阿赖耶识图来体会一下,是不是有所悟啊?夜半正明啊,你晚上睡着了,关闭了自己的意识,把第六识停下来了,它对第七识的遮蔽就不起作用了,这时,第七识不就明起来了嘛!——我们说第七识管着我们意识所不能控制的部分,一旦它“明”起来了,那我们被前六识折腾了整个白天的身心,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所以,这又说到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上来了,大家要好好守子时,好好睡觉,不要老是熬夜不睡。那么天晓不露呢?天一亮,你的前六识一下活跃起来了,当然第七识就退居二线,处于阴面了,你的意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 
    唯识学在佛教里面毕竟是很难学的一个课程,中间还涉及到了很多细微的名词术语这些。我们在这里只能把八识的基本东西、基本特点说一下。比如第八识,阿赖耶识有一个特点是恒而不审,它是永恒的,没有任何变化,却是我们的意识达不到,认识不了的,它只是一个大仓库而已。第六识,意识的一个特点审而不恒的,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意识到很多东西,产生概念、判断、推理,通过意识能够认识事物,认识很多抽象的规律,但是,它却不恒定,用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也许定力深厚的人,第六识审的功能会强一些,时间会持续地长一些,但最终还是有闪板的时候,还是要休息。平常我们这些没有经过定力训练的人,就更容易风一吹,就跟着风走,火一燃,就跟着火走,不同的外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把你的鼻子牵住了。最关键的是第七识,它的一个特点是恒审思量,是又恒又审的,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只要我们还有这个人身,它就永远在起作用。它是恒常的,同时也是明白的,如果它不恒常,还时审时不审的话,那人就会处在断断续续的休克状态,而且第六识也就会有很大的问题。第七识非常重要,它确定了意识的主体。所以在对个体的执著上,第七识上会有很强烈的反应。西方哲学上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们都认为有个“我”,这就是第七识的作用。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总是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总有一个“我”在那里,即使佛教里叫你要认识苦、空、无常、无我,你也成天努力想去做到无我,但是,谁在努力想做到无我啊?还是有个“我”在努力嘛!那么能够执著并确立一个“我”,就是第七识的作用。所以,虽然第七识有恒审思量的特点,但是它又有一个执著于我的成分在里面。 
    真正按唯识的道理去修行是很麻烦的,不是“转识成智”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唯识学的实修,最根本的要领就是“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六识第七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学修进行转化的,转第六识就是要在意识、观念,要在正知正见上下功夫;转第七识则是要在实际践行中,去落实你第六识所获得的正知正见。但是前五识和第八识,修是修不好的,只能说是在转化第六识、第七识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变化,直到修行有了结果,有了成就以后,才能完全转识成智,智慧圆满。 
    以上就是对“阿赖耶识图”谈了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