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让语文课堂 激情飞扬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方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激情,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激情飞扬”,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是农村中学,平日上课,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随便便穿身衣服,有时甚至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有时满脸通红,醉眼朦胧地步上讲台。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呢?还不如大睡一觉痛快。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为了课堂需要,有时还可以通过服装的变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意识地换了套较明亮的新服装,一进教室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光。于是我就围绕着“新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为人师表,就应作好表率,用我们自身形象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饱满,用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味兴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有先声夺人之效。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  
    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风雨下》这篇课文时,借鉴了有位老师的做法,为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祥子怎么这么傻,这么笨呢?烈日,他不知躲;暴雨,他不知避,老舍为什么写这么一个大傻瓜呢?”全班学生听到这一句,大为震惊: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就叽叽喳喳投入到议论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来。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还可借助其他手段。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三、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上课睡觉,也反映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怪圈”,仍沿袭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手里拿着小提琴,就不会干坏事”,也就更不会“睡觉”了!在上《小石潭记》一文时,我从摄影、音乐、美术、电影拍摄等多种角度,通过多媒体手段,一面向学生展示山水,一面引导学生鉴赏,进而让从未领略到山水之美的学生,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充分领略了柳宗元给我们描绘的优美山水的深远意境,也走进了柳宗元的情感世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个个都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总之,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寻求最佳课堂组织模式。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上,让其为你的精彩而倾倒,并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欢乐与创造的快意,哪会还有“呼呼大睡”者?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相信虽路漫漫其修远,只要不断奋进追求,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用真情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作者:周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