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为什么不可说(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华风韵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从逻辑说起
    根据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和佛教小乘哲学,人的存在本身是一种烦恼和痛苦,依《大乘起信论》则更说一切的存在原是罪恶(原文是:“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理由是人要不断的活着,且要依照自己的贪嗔痴的形式和内容活着。豺狼虎豹之所以为豺狼虎豹,因其本为豺狼虎豹也。依叔本华的见解,人也是这么一个东西。要如此活着,这就是宋明理学家所说的“人欲”,克服此“人欲”,要靠天理。可讨论的是,哲人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说,依心理学来看,没有“天理”那个东西。不过,证诸以往,人除了是动物外,人还是可以超越动物,成圣、成仙、成佛的。
    人是否有“天理”,固然待自己去亲证、解释和实现。但人有逻辑,那是很显然的。相对于人性的整个存在和发展来说,人虽有逻辑,人虽然可以用逻辑来面对自己的部分主观和客观,但人却非常不逻辑,此所以有许多大逻辑学家,最后都归到存在的非逻辑领域的原因。中国的逻辑专家金岳麟先生最后归到“道”上,哲人张岱年先生也是透过古人的智能深入“道学”,英国大逻辑学家维根什坦(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 1899-1954)也说:“那不可说的,即不要说。”台湾大学逻辑教授吾师殷海光先生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说:“上帝对他太不公平了。”他说:“自己刚好成熟,就让他离开人世。”可见逻辑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是非常不逻辑的。
    二、一点反思
    我现在往八十老翁的年龄前驰,一生经过天下乱世,故二十一岁时,即怀疑到人和世界究竟是什么?所以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决定研究哲学,一直到现在研究了五十多年,不能说对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答案,人对自己的矛盾和对自己的不可信赖,就在这个地方。理由在哪里呢?且听道来:
    一九五五年一入台大哲学系,有西洋哲学、中国哲学、近代哲学、古代哲学,当然也有逻辑学,从大学到研究所不是把自己搞的头昏脑胀所能形容的。一直到四十七岁,我想尽一切方法,企图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究竟是什么?”但就是不能解决。到了四十八岁时,才稍微相信自己、找到答案,那就是我进入了道学。
    我的进入道学,是透过禅门泰斗南怀瑾先生,用禅门的方法度我进入的,关键是:“原来道是不可说的。”这样子就解决了我在哲学上许多的问题。例如在大学时,也喜欢读《庄子》,就是没有办法了解:“真人”水淹不死,火也烧不死;也非常喜欢佛学,但对佛学所说的不可思议境界,不但完全不懂,而且持一种严重的怀疑态度,在这些知识的怀疑和不懂中,我就是喜欢逻辑。写了逻辑的书,也译过相关的重要著作,教了许多西洋的经验哲学。如此就在不懂和不可思议境界中冲突、矛盾、挣扎,不是痛苦、彷徨、不可终日所能形容的。三十多岁的时候,写过三篇文章——《金刚经的思想结构》、《老子生命哲学系统的开展》和《从逍遥游与齐物论看庄子生命哲学系统的开展》,实在说来,只是喜欢它们,绝对不能说完全彻底了解其内容。
    二十多年前,我完全归到佛法唯识系统的理解中,了解了人要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首先必须成就灰身灭智的罗汉,然后要归到人无我、法无我的菩萨,最后要成为尽虚空、遍法界,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其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亿万年。张岱年先生曾请我去北京,报告中庸,儒家的重心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绝对要行义以显仁,同时要彻底做到忠恕,也就是做到曾子所讲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还要一以贯之,所有这些我完全都没有做到。一想到这些,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累,在这种身心有着无尽疲劳的状态中,有时我又翻翻老庄的书籍来看看,恰好武汉大学召开老子会议,我就欣然参加了。
    我之所以接受老子,主要是反省到人要彻底的做到佛法所说的完全无我,永远为他,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有现世人生的存在,特别是主要为肉体所牵绊,那绝对是做不到的(除非自己是大菩萨的化身)。也就是说,我非常相信人的最大的困难,是苏格拉底和老子所说的因为有肉体,所以老子说,人是没有办法的,唯一的办法是要设法少私寡欲。这也就是说人不可能没有私、没有欲。问题是在人人有私、有欲中,如何放诸四海皆得安,这就是老子所要处理的问题。老子反省到问题根本不能解决,所以他强调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最后他反省到鸡犬相闻都不成,所以他干脆跑掉了,不知所踪。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些年来,我一直想跑掉,终日无地可跑、无处可逃,真是证到了庄子所说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同时我也越来越认识到,如果真要进入和实现佛法,若有儒家和道家作底子,那是会事半功倍的。过去在禅门中很有成就的,就是先打好了儒道二家的底子,例如二祖神光便是一例。而创设中国佛门净土的慧远(谢灵运、陶渊明等都为其挚友),更是由道入佛,这里可引一段他从道家观点的“阴阳之表”来问佛法泰斗鸠摩罗什的问题。慧远问曰:“佛法于法身中为菩萨说经,法身菩萨乃能见之,如此则有四大五根,若然者,与色身复何差别,而云法身耶?经云法身无去无来,无有起灭,泥洹同像,云何可见,而复讲说乎?” 
    慧远的问题,约有几方面:
    (一) 存在究竟是什么?
    (二)“法身”(即哲学上所说的“本体”或道家所说的“道”,也就是不可思议境界),只有大菩萨(即“法身菩萨”——条件之一,是证到了“本体”或“道”)才能见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