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注重理论的强行灌输,重视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尽管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大学生的反感情绪,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探究怎样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必要。 
    要注重精神说服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两方面来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活动载体太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停留在自身的说教中,甚至无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仅仅组织听讲座,找大学生谈心,开座谈会等,根本不能打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内容的逻辑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在评价方面过分注重定性分析,忽视了定量分析,忽视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模糊性,大学生只要靠理解记忆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所以,仅仅用考试分数来评判大学生的政治及道德水准的高低是不全面的。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有所增加。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折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因素成为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单纯注重理论的强行灌输,不仅不能达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教育对象的反感。只有加强对教育对象的精神说服,加强人文关怀,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精神说服,必须了解教育对象,了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了解大学生思想的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当代大学生关心祖国繁荣富强,立志振兴中华,但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成才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不能把爱国热情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行动中,他们立志成才,但有些心情浮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大多数大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刻苦,渴望成才。但也有一些学生不愿用功,心情浮躁,眼高手低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就有可能把教育目的定得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过去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时,往往只注意到了社会需要,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状况,导致教育目的定得过于笼统和空洞,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过多地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忽视或淡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许多人眼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单纯从党、国家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社会至上的价值定位。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情感投入,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就会进一步使教育对象疏远教育者,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大学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不稳定状态,具有很强的好强心理、好奇心理和对抗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理解和信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间接或直接地遇到五大压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负担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除了种种压力,大学生心理发展还面临着各种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家长要求的矛盾、学好知识与提高素质的矛盾、消费行为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矛盾,等等。大学生的思想可塑性是很强的,教育者只有从教育对象的心理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本”。 
    对拥有较多知识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在心理上取得他们的认同,继而才能使他们加以接受和践行。只有从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状出发,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革,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育人工作真正做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 
    重视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并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极大的工作热情,具备相应的多方面的能力。可是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过多地注重对教育对象的教育,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中有一部分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等,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责任感,没有事业心。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信念不足或没有信念,没有勤奋与认真,没有事业心,没有热情,很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不可能为大学生作出表率,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很深刻,道理讲的也不错,但是自己不去做,不仅不能起表率作用,更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者要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感情、意志和爱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大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大学生一辈子。教育者的作为是最好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教育者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作者袁敏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