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简析道德教育的几种学习方式 (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潘发勤 陈一平 
    摘要   榜样、解释、劝诫、体验、环境是有效的道德教育要考虑的五种学习方式。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应是品质优秀的典范,通过解释让学生知晓思想道德水平对个体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以深情的期待与劝诫让学生一种体验到道德情感的力量,以丰富的活动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同时,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小环境,与此相应,社会大环境也要加以净化,并注意弘扬“修齐治平”等传统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  道德教育、榜样、解释、期待、劝诫、体验、环境、民族精神
    总结道德教育的历史和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会发现,无论什么样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要取得实际效果,都不能忽视几个经典的做法,即榜样、解释(说理)、劝诫、环境、体验。为把握方便起见,美国学者K·瑞安(Kevin Ryan)把它们概括为道德教育的五个E (取这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Example、Explanation、Exhortation、Environment、Experience)[1]。此五方面从古到今可以举出许多生动的实例,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本文除了对这五个方面加入自己新的思考之外,又增加了两个E,即期待(expectation)和延伸(Extension),最后一个E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的启发。
    一、榜样:教师应是品质优秀的典范
    以行为研究为主线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社会学习论者(如班杜拉)认为,个体的品德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获得或改变的,其中榜样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这种影响是多向的,一些示范可及时表现出来,而另一些示范则可能在以后某种条件下才出现,一些示范还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这些榜样不仅指人本身,还包括文字符号、图像信息、语言描述、艺术形象和校园文化等。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龄人、大众传媒和学校的风气、环境等。[2]此处要强调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生在知晓为人处世的道理后,还需要可供模仿的榜样。而在学校、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榜样。教师作为教书匠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教师对学生来说应是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这是因为人们已证实了人类很久前就凭直觉意识到的一点:有权力有权威的人会被周围的人模仿。虽然有些教师不认为自己就是有权威的人物,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以“教师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也只不过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来寻求暂时的安慰(降低期望值是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教师在安慰自己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你的学生眼里,你是权威人物,而且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模仿学习形成自己的行为的。在学校,学生通过观察他们的老师而发现成人是如何行动的。因此,老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这点“权威”与“伟大”,必须经常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强有力的影响。
    听其言,观其行。要拨动人的心弦,教师必先自身心灵纯洁,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人、感染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做”得好,说才有份量;“行”得正,“言”才有感召力。中国古语云,“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行不一,说得再动听也得不到共鸣。学生一旦怀疑到教师的道德品行,那这位教师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一位教师面对的最糟糕的情况也莫过于此。
    因此,教师的榜样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品性中的言行一致的一面,也等于在行为方式上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如果教师本人是学生主要模仿的道德典范,那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历史和文学人物也就容易成为模仿的对象。
    二、解释:让学生知晓思想道德水平对个体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释是基于儿童对道德问题的好奇心。孩子的许多问题通常指向道德方面,“为什么我受到惩罚,而他没有?”“那公平吗?”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向年轻人解释道德规则。多年来教育效果甚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压制了儿童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家长或教师有时懒得给儿童详尽的解释。
    通过解释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头脑中填塞社会的规章制度,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他们具有人的品性。
    解释即意味着让学生明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青少年对促人修身养性的道德教育的意义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双方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态度。
    说到道德教育的意义,人们马上会想到它的社会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相对忽视它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即使在社会作用中,人们也过分看重它对政治的作用,即有利于某一政治制度的推行,而相对忽视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人看不到道德教育的“实惠”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往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政治化倾向,后来教育中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倾向,虽然注意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又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譬如诚信教育)对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等,都是教育不和谐的反应和表现。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人们自然看重经济效益。思想道德教育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以往人们更多考虑它是通过政治这个中介对经济起作用的,但目前的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使人们直接感受到了道德不需要什么中介,能直接影响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石家庄三鹿集团的破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该集团的员工还是相关产品的使用者,都已深切地体会到道德沦丧对经济和生命健康的危害。
    除了向学生解释清楚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外,还要让其知晓道德教育的个体作用,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强调道德品行的培养对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指出它的个体享用功能,可以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人们所乐于接受的教育。道德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满足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潜能充分地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个性。[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