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初、高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读“出炉”,男女生交往中如何避免怀孕、发生性关系后如何紧急避孕等内容,均被纳入到该读本中。昨天来自市人口计生委的消息,80万册读本将陆续免费发放给全市初、高中生。(12月9日《新京报》) 80万册读本免费发放给全市初、高中生,这意味着性教育不再是“水中花、镜中月”,而是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将有本可依,青春期的心理生理困惑、烦恼将在系统性的教材辅导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 此次新鲜出炉的性健康读本亮点不少,譬如分年龄段制定相应教学内容,注重生长发育特点、个性差异、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性知识的传授,教材语言以孩子口吻,拉近读本与孩子心理距离,教材事例均是真人真事具有说服力和警策性。 遗憾的是性道德的教育鲜有涉及,而完善的性教育应当包含性知识的传播和性道德、性伦理、性观念的规范。从一定程度上说,前者仅是一种知识性的介绍,技巧层面的传授,比如避孕套使用、艾滋病预防等,表面上尊重人的生物性,实质上却漠视了人的社会性。 而后者则从道德层面进行规范,从思想层面渗透性纯洁、婚前禁欲等观念,“它既重视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为潜移默化的性意识提升,是规范性行为的思想武器。如果没有道德、伦常的约束,性行为将成为脱缰的野马,损伤身心健康,影响家庭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玷污人类文明。 国外性教育失败的惨重代价反复昭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性道德的性教育是片面的、畸形的,不把性道德、性伦理教育放在首位,不正确引导婚前禁欲等性观念,而把使用避孕套等性防范放在重要位置上的性教育是扭曲的、错位的。譬如瑞典,1956年起在中学强制推行性教育,结果5年里,少女怀孕率增加60%,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下降2岁。而耐人寻味是另一些发达国家性教育成效明显,如荷兰的少女怀孕率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这得益于从幼儿园开始,就分阶段提倡性道德。另外欧美国家也扭转性自由、性革命的观念,重回传统的家庭观、爱情观、道德观。 当下我国各种“有色”环境熏染着性道德,色情影视、书刊、网络等媒质狂轰滥炸着青少年的视听,在这样语境下中小学生被催熟,性观念、性行为也越发开放,初具雏形的性道德渐趋被有色环境腐蚀,畸形的性论调诸如“换妻”、“一夜情”、“性派对”甚嚣尘上,这些都折射出性道德、性伦理、性纯洁观教育的阙如、失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正当青春期》一书明确提出:对青春期的人在教他们生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教给他们性道德。要他们了解人体发育的奇妙,为成人后的婚姻和育儿做好准备,同时要让他们懂得克制性欲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此论辩证,青少年性教育急需性道德、性伦理的正确引导,青春期的身体、心理、精神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需要性道德和性知识互补,均衡匹配。性教育不能没有性道德这一章,只有以性道德为核心,以性知识为载体的性教育,才能培养青少年对性的理性、全面认知,才能建构健康文明的性价值观。 江苏省如东市杨红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