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人生智慧:学习德行与事业的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推而广之,处理政务,治理国家,也要贯彻重德的原则,实行“仁政”、“德政”。这就是道德伦理型的政治。《荀子·强国》篇说: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这三种“威”中,道德之威最强,因此要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诸葛亮七擒孟获,每次捉住孟获以后,都把他放了,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不再闹事,使蜀国后方巩固,得以专心对待魏国。这是以德服人的成功事例,也是解决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的成功范例。刘备临终时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与德,能服于人。”这是他治国经验的总结。
    从个人处世方面说,修德是保身远祸的好办法,修德就是积善,善积一分,德长一分。《周易·坤卦》中说:“积善之家必有徐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增广贤文》说:“善恶随人招,祸福自己招。”这都是说德可得福、恶必遭殃的道理。
    修德积善还可获得人生的乐趣,实现人生的价值。修德向善者,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自然有心灵的宁静、充实和满足,免却追逐名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种种烦恼。
    孔子盛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本人也是在贫困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这就是理学家推崇的“孔颜乐处”。“孔颜乐处”乐在哪里?周敦颐解释说:“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至难得者,有道德于身而已矣。”这和孔子说的“仁者不忧”是一致的。有道德的人能超越世俗的功利眼光和尘世的物质诱惑,不论富贵贫贱,都处之泰然而自得其乐。他们从道德的修养、完善中获得人生的乐趣和价值。
    古代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是有差别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比比皆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慨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其次,古人的道德理想、原则和规范产生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自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阶级烙印。但是,道德有阶级性,也有继承性。我们既要依据新的社会条件建立新的道德规范,又要继承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关于德行与事业的关系的论述,对我们就有许多启示。
    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事业离不开人的德行修养;人的德行修养也离不开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事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的提高是同步的。就个人而言,要把对事业的追求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就国家和社会而言,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抓 好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如何认识和处理道德与事业的关系,道德与财富的关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今天仍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处理上面这些关系时,要持全面、统一的观点,不可偏执一端。“德木财末”、“重义轻利”的传统观点,理学家们空谈心性、视国计民生为末务,把主体的内心修养提高到至高无上的程度,确有偏颇之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道德水平是不能普遍提高的。安贫乐道式的“孔颜乐趣”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因此,我们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外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的发展要有思想道德的保证,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同时并举,才能推动社会协调地发展。
    当前,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也要和道德建设同步发展。传统道德观念中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部分应该摒弃,有一些则是可以继承发扬的。市场经济重视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应该带来社会的进步,参与市场竞争的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市场经济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信誉、责任感维持的。遵守信誉,遵守商业道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保证。因此,见利思义,言而有信,这样一些道德要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仍然是应该遵守的。从个人来说,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获取物质财富和优越的物质生活享受,还要有超越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贫乏和精神生活空虚,都不能使人享受完美的人生。
    今天,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是它的基本原则;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服务,是它的最高道德理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它的基本内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和资产阶级的个人利己主义,是和社会主义道德不相容的。但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尊老爱幼这样一些传统美德仍然需要继承发扬。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是维护公共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形式,我们可以赋予新的内容加以利用。例如,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义”对待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以“礼”对待人际的交往活动;以“智”区别善恶是非;以“信”处理各种经营业务活动;等等。
    总之,我们在更新观念、重视物质利益的时候,不能淡化道德观念。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进步,不能以世风败坏、道德沦丧为代价。良好的遭德风尚又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我们修身的目标,仍然是追求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赫赫的事功相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