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功,都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强不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要自强不息;一个人的一生也要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说自强不息,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自觉的,是要建立在认识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认识自然和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认识企业管理的规律,认识人的本性等等。这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 儒家是十分重视学习的,他们把学习看成人生的一件大事,看成是人类知识传承的必要手段。强调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向社会学习,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 孔子说:“学而习之,不亦说(同悦)乎?”这是《论语》首篇的开卷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学习到了知识,并且经常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很高兴的事情吗?也就是说,孔子把获得知识,看成人生的一种乐趣。这也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质的规定,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改造自己,升华自己,才能获得一种完满的品格,因此,这应该是一种乐趣,是人生的大事。如果一个人把学习知识看成一种痛苦,不读书,不看报,对世间的事物全然不知,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成天囿于自我的小天地,甚至忧心冲冲。这样的人,他的心情不可能是愉快的,他的生活也不可能是幸福的。知识的宝库象海洋一样广阔,像苍穷一样的幽深,它给你以智慧,它给你力量,它怡悦你的性情,它陶冶你的品格。所以,孔子说:学得了知识是很高兴的事情。 学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它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凭一时热情学一点点,看一两篇消闲的短文,或看一两本杂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学习要持之以恒,正如孔子所说的要“学而不厌”,学习要没有止境,要没有满足。要想获得知识,就是要“不耻下问”,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不论他的社会地位是什么,只要他有知识,就要虚心向请教。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到大庙去助祭,遇到每件事情都要发问。有人就说,谁说鄹大夫的儿子懂礼呢?每一件事情都要问。孔子听了后说,这就是礼呀!也即说,对于不懂的东西去问,并没有违背礼。孔子主张每事问,不耻下问。孔子主张对于学习知识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孔子对他的学生仲由说:“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导仲由什么是真正的“知”,不懂装懂不是真正的“知”,只有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知”了,真正的懂得了。学习必须抱着这样的态度,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去进行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建立起了学习的兴趣,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就得认真的学习。儒家提倡“博学之”。所谓“博学之”,就是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不但要学习历史,还要学习“礼”、学“诗”、学习音乐、研究当时各国的政治。孔子尤其通晓历史,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对历代礼制的因革损益很有研究,他说:“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只有学了“礼”,才知道怎做人,才能很好地立身处世。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只有学了诗,才善于说话,才善于从事社会活动,才善于交际。孔子还认为,学习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集体感,可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其中浅近的道理可以用来事奉父母,深远的道理可以用来服事君主,而且还可以多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还对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学习《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就好比面对墙壁站着一样,一物不能见,一步不能行。学习知识不只在《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中去学,还向更广阔的领域学习,强调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要向种庄稼的、种疏菜的老农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更广博的知识。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了无法总计的内容,我们若想把一切知识都穷尽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在知识的宝库面前望洋兴叹,我们还得要努力学习。“博学之”是相对的,我们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企业家们,进行经营管理的厂长们、从事商业活动的经理们,应该在你们的行业的范围内,多学习一些知识。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学习美国的管理经验;学习西欧各国的管理经验;学习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学习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学习营销理论和方法;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关于人的哲学等等。要领导好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没有聪慧的头脑,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在谈到学习时,要正确处理好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和关系。人类的一切科学知识和正确的认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是经过前人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是无数人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一个人来说,即使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大部份知识都是间接知识,他实践经验越丰富直接知识就越多。直接的经验,在一定条件下更有价值和意义。但是,不能由此而否定间接知识的作用。最聪明最能干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这在某种范围之内是有道理的。经验的知识不能代替对规律的掌握。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把学得来知识在实践中去运用,学通了,运用的方法正确了,就能产生效果。直接知识、经验是重要的,间接知识也是重要的。只重视直接知识而不重视间接知识,或只重视间接知识而不重视直接知识,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的现代管理知识,在实践中去创造性地运用,只照搬不结合实际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