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为人处世要学会“内方外圆”(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五,“外圆”能够有效减少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唐朝的郭子仪就十分通晓内方外圆的艺术。那时,经常会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小人来见他,纵然这些人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但郭子仪也一定会接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表示尊重。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人物来见你,你这样严肃?” 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必会报复。”郭子仪的话后来果然应验,擅长于巴结的这些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凡是得罪小人的人,在小人得志的时候都不会有好结果,有仇必报。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得益于他的外圆。 
    为人处事,“内方”及“外圆”应当兼而备之。去过庙堂的人都知晓,进了庙门,迎面而见的是弥勒佛,满面慈祥,笑容可掬。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堂。弥勒佛热情快乐周到,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不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检查工作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于是香火旺盛。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寺庙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为人处事,我们应当把韦陀的“方”和弥勒的“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方”和“圆”也并非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通常它们总是纠缠在一起,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难分彼此,二者相辅相成。唐代柳宗元曾以车为喻,来阐释为人处事“内方”与“外圆”的关系。柳宗元认为,车箱不方则无法载人;车轮不圆,则难于行动。不懂得“外圆”的艺术,你的“内方”会屡屡遭到挫败,你的人生会遭遇重重阻力,你的理想抱负难以施展。 
    为人,应当主动修身养德;处事,应当懂得灵活变通。方正之人要学会温和机敏地与人相处。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方圆结合,方圆有度,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邓小平就是内方外圆的典范人物。毛主席曾评价邓小平是“绵里藏针”,也就是说,毛主席心里一直都很清楚,邓小平做人是十分有原则的。但在文革险恶的政治斗争中,邓小平凭借他内方外圆的处事哲学,避免了刘少奇那样的结局,而邓小平政治斗争中的三起三落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在处理香港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一国两制”方针,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为香港的回归奠定了基础。但在香港驻军问题上,邓小平绝不放弃原则,香港是中国领土,驻军是绝不商量的。应当说,邓小平把内圆和外方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无论是“内方”还是“外圆”都要把握好度,要知道凡事物极必反。“内方”太过,那会导致刻板、迂腐,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外圆”太过,那会导致圆滑、世故,必使他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因此,都是不可取的。 
    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圆润”,又能使道德高尚的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