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科举时代的五色状元(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深圳特区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故宫保和殿内:清代后期的殿试场所
    
    两宋118名状元有26人官至宰相副宰相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政府选拔人才,直接用于官员队伍的补充。高中“状元”,通常意味着锦绣前程与丰厚的回报,尤其从宋代开始,“状元”往往被授予较好的官职。在宋代,“状元登第者”,享受“传胪”时被人“耸观”的礼遇和荣耀,而且有“不十年皆望柄用”的政治前途。两宋共举行进士考试118次,产生至少118名状元,其中吕蒙正、宋庠、陈尧叟、苏易简、梁克家、文天祥等26人官至宰相、副宰相,北宋彭汝砺、黄裳、陈尧咨、郑燮、何昌言等24人为尚书、侍郎等四品官员,南宋汪应辰、张九成、王十朋、张孝祥、赵逵、袁甫等21人为尚书、侍郎等四品官员。两宋对于状元的待遇,可谓优厚。
    明代,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多被安排在京担任较为重要的职务,日后被提拔的机会也较多。状元们一开始,就多被授修撰,从六品,随后主要在翰林院与詹事府中升迁。在翰林院,先升为侍读、侍讲,正六品;然后是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最后为翰林学士,正五品,此时与内阁大学士平级,可出任宰辅。詹事府的升任官阶是左右赞善,从六品,跟修撰平;左右中允,正六品;左右谕德,从五品;左右庶子,正五品;少詹二人,正四品;詹事一人,正三品,此时与各部侍郎平级。也有进入国子监,逐步升到祭酒,从四品,同样品级较高。在明代,89位状元中,有胡广、马愉、曹鼐、商辂、费宏等17人,官至大学士入阁辅政或非大学士而入阁辅政,此外还有吴伯宗、曾僅和刘俨等3人官至大学士,又有吴宽、王华、罗万化等人官至尚书,也曾有过入阁呼声。
    有人曾统计,自永乐元年(1403年)到明亡的241年间,内阁中没有状元的仅108年。除去诸如丁显、马驿等英年早逝者11人、死于非命的张信、陈谨等三人,被贬而未获赦免杨慎,张懋修等四人,以及刚刚夺魁入仕而明朝灭亡的杨廷以。
    清代状元的待遇,虽不及明朝,但是在114名状元中,官至一二品者仍然有44人。其中,如吕宫、徐元文、于敏中、梁国治、潘世恩、张之万、翁同龢等14人,官居宰辅;蔡升元、彭启丰、姚文田、洪钧等21人,官至部、院大臣;毕沅、林鸿年、龙启瑞、曹鸿勋等6人,做到总督、巡抚、布政使,有钱棨、蒋立镛、孙如僅等3人做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外,尚有官居三四品者22人。虽然整体上而言,与明代状元大多官员亨通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有一半以上的状元,其日后的锦绣前程,仍在夺魁之时就已经奠定。
    正是如此,人们对于“状元”,就有了种种的功利联想。旧有的才子佳人戏文小说中,大多落魄江湖的才子,最终都是高中金榜而一洗贫苦之苦,迎来大团圆的美好结局,如《西厢记》中的张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而《平山冷燕》中的两位男主人公,最后亦都是以状元和探花身份娶得佳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