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历史上私立学校的特点 私学既是由私人(或民间团体)办理的学校,从而表现出许多与官学迥然而异的特点。 (一)经费和师资 1.私立教育经费基本为自筹,但也不排斥官方资助。早期开办私学的代表人物孔丘,招收学生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①。魏晋南北朝时,儒家私学有的要求学生兑资入学,有的酌收束修,有的接收帝王的"资给"或"馈赠"。元代庙学多为民间捐资或集资兴建、维持。历代书院经费来源有的是政府拨给的,有的是私人筹措、捐献的,有的则是通过"学田"自给自足。到近代,新式私学的开创者多为地方绅士或文化名人,其办学经费多与工商业有关。如张謇创办通州师专,马相伯兴办复旦公学,张伯苓、严修开办南开学校,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和一个规模恢宏的学校网等。现代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和育才学校,也主要是通过募捐、集资等形式来解决办学经费。 2.师资。早期私学的师资来源于平民学者。私学的宗师,有入仕做官兼领官职或短期为官者,但是,为师的资格不以入仕与否为先决条件。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强化和读书人的增加,许多科举落第者选择教书谋生,这是私学特别是蒙学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私学大多有自己的学术追求,急功近利情绪相对淡漠,这一特征显示了私学教师的品格。如孔丘,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培养目标,"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又如墨子,为培养急公好义、济世利民和勇于献身的"兼士"或"贤士",主张"贵义兴利"、"食力节用"、"耻过谤非"。现代的陶行知,为造就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 (二)教育对象历代官学均有贵族化特征。私学的"有教无类"冲破了种族、地域和阶级界限,平民布衣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有教无类"来自孔子的教学实践。孔子有形同乞丐者,甚至还有犯人和大盗。孔门"弟子三千",不分老少(颜路小孔子6岁,公孙龙小孔子47岁),不分智愚("柴也愚,参也曾")、不分勤惰("颜回者好学","宰予昼寝")。魏晋南北朝时,寒门子弟入学率呈上升趋势。如"家贫早孤"的邴原亦入学肆习,学生尚可根据自身情况择师。元代的庙学,其招生对象包括平民百姓;而社学,从其"教劝农桑"的教学内容和只在农闲时开办的特征,可以看出其对象是农民及农家子弟。至于近现代所涌现出来的新型私学,更是体现出了教育对象广泛性的特点:如平民学校和劳动补习学校,都是以普通劳动者为教育对象。陶行知所创办的晓庄学校,招收农民的子弟,为广大农村培养人才;育才学校则是为了培养人才幼苗而从难童救济院和孤儿院中招收有特殊才能的"难童"。 (三)教学内容异彩纷呈,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私学按其层次分为蒙养教学和高级私学。由于私学大多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追求又由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私学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式上,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