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记者:您说科举考试科目从隋唐偏重文学到后来逐渐改变,到了乾隆中叶后又开始恢复诗赋。这一系列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艾尔曼:这个很难说,一方面,满洲人对诗赋感兴趣;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看,八股文和律诗写的字不多,这样考官容易批阅。还有一点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清人认为宋朝以前的隋唐诗赋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提出要恢复以前的文字,即诗赋。
    科举并非唯一的入仕途径
    记者:在清朝,科举制度的重要性有多大,它是否是士人做官的唯一途径?
    艾尔曼:不是这样的。清朝重兴科举制度,是基于对元明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元朝统治者一开始不愿意恢复科举,一直到1313年后才慢慢恢复,但规模很小。他们认为汉人不可靠,汉人可以在地方做官,但是不需要一个全国性的选拔制度。我们看一下数据就很清楚,元末之前100多年的时间里,进士人数一共才1100名左右,而宋朝一共有39000名左右,后来明朝与清朝也各有约25000名进士。到了明朝,汉人又恢复了科举,认为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人才做官的制度很重要。
    清朝吸取了元朝和明朝的历史经验。满洲人认为元朝之所以没有成功、统治时间比较短,主要是由于没有和汉人合作,汉人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1645年满洲人入主中原后,立即继承了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他们支持与汉族合作这种观点。但同时,他们还有翻译考试,既有满文翻译成汉文的,也有汉文翻译成满文的,虽然规模不大。
    但是,清朝最上层的官员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他们是通过宗族或者军功这些渠道。满洲人自己不一定通过科举途径做官,但是对这一制度本身,他们是非常支持的,他们赞同汉人一起参与统治。
    当代的考试制度是一种新的选举方式
    记者:结合您对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研究,您对当前的公务员考试有何看法?
    艾尔曼:很多人都认为考试是一种好办法,这是一种新的选举方式。我个人不太喜欢考试,我自己上的课也不实行考试,而是让学生写文章。我觉得考试是一种制度、一种技术。为什么需要考试?因为参加的人太多,必须要有一种选拔机制,至于选拔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是另外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选出来的人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是没有用的,而真正好的人却没有被选上。所以批判的态度很重要。
    中国科举考试的历史很长,里面的经验也很丰富,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教训。美国有人觉得大学入学考试不好,认为写一篇文章即可,那么这种文章是八股文吗?如果一个人考上了,其他人是不是要模仿他的文章?是不是大家都要写一样的?这样是不是成了新的八股文?所有这些都不是新问题。还有,考官作出评判也不容易,有10个学生可以用考试来判断,那1000个、10000个学生呢?
    科举在技术上非常值得称道,虽然它不一定完善,但是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需要这个制度。而在教课的时候我认为不需要考试,因为这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考试是把人才都当做对手,结果考得好的人不一定是聪明的人,只是他们更了解考试。比如有些中国人考GRE考得比我好,但是他们到了美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行。这就是考试制度的问题,中国人在历史上就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再比如,美国发现很多出身贫穷的孩子学习不好,究其原因,有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差异和社会平等等因素。这一点,中国人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发现了,他们发现北方人考试成绩没有南方人好,于是就采取了配额的办法,40%的名额给北方人,60%的给南方人。在这些方面,中国人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考试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现在的考试是当代的选举制度,但同时也有局限性。
    考据学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引擎
    考据学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记者:考据学在中国科学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由此给中国近代科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艾尔曼:考据学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它要求利用文献分析问题。在经典研究的问题上,考据学对证据的要求很严。考据学也重视天文学、算学等,将之列入研究范围之内,认为这可以辅助经学研究,这一点与程朱观念有所不同。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天文学,也丰富了考据学的素材。
    考据学对很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当李时珍发现很多关于中药材的资料十分混乱甚至有很多是错误的,于是就重新整理出版了《本草纲目》。很多人与李时珍的想法相似,面对中医的很多资料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都发现它们存在一些版本、来历上的问题,如发现《黄帝内经》是汉朝写的医书,并不是出自黄帝之手。我认为,18世纪佛教、道教提倡整理自己的宗教经典,也是受了考据学的影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很好地了解考据学与佛学、道学之间的关系,我想他们之间是相关的,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不仅是儒学自身的一种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