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孩子气也很可怕,动不动就发脾气,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得天翻地覆。所以,春秋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最大的老实人、最大的天真汉,就是我们的孔子。孔子一生都是一个失败者,他一生都是一个不得志的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讲孔子、讲《论语》,把《论语》讲成了一个成功学。但在世俗、功利的意义上,孔老夫子本人可是一辈子不成功,他难道不知道在这世上应该怎么混才能混得好吗?他太知道,但是他说,这世上还有比混得好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还要讲“仁义礼智信”,还要追求一些无法用是否成功来衡量的价值。老夫子念叨了一辈子,没有人听,不成我就写《春秋》,我把你们那些鸡飞狗跳的烂事都记下来,发到“网上”去,我看你们羞不羞! 这样一个天真的人、老实的人,他给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文明留下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遗产。《小春秋》这本书里写到了孔子一生中,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就是吴国去打陈国,楚国救陈国,两个大国在这儿打得一塌糊涂,陈蔡之间就困住了孔子,绝粮七日,只能清水煮野菜。这样的时刻,连孔子最忠诚的学生,像子贡、子路,都动摇了,孔老夫子却饿着肚子在屋里弹琴,两个人发牢骚:“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话说得很难听了:现在人家杀你白杀,抢你白抢,你还在这儿弹琴唱歌,难道君子就这么没心没肺吗? 那个时刻,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如此可谓穷矣”,混到了山穷水尽,但孔子凛然道:“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什么意思呢?世上除了成功,除了赚钱、发财、升官、娶小老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事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孔子认为坚持他的真理是重要的,即使是在最穷愁的时候,他也认为有一些价值是值得坚守的,坦然坚守。 我把那一天、孔子说这些话的时刻称为“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在那之前,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是不这么看问题的,直到现在,我们是不是这么看问题,也很成疑问。但是孔子为我们确立了一个精神高度,用子贡的话说,就是“天之高、地之下”。孔子不是不知道世间的泥泞,不是不知道生活残酷,他的一生都在承受势利和庸俗的挤迫,但是,他依然绝对相信有一种正当的生活,他把它叫做“道”,这样一个人如果活在现在,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会怎么说他呢?我想,我们会说,他是个天真的人、老实的人。这是夸赞还是嘲笑?就要看说话者的语气和表情了。 在春秋时代,既有像伍子胥那样身体上的巨人,也有孔子这样精神上的巨人,他们都老实和天真。我们这些机巧聪明的人们,也许应该回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童年去看看。 从公元前几百年到公元前后,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因为就在这几百年间,在世界各地,有了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有了苏格拉底,有了释迦牟尼,有了耶稣。如果没有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没有现在看来如此天真和老实的这些伟大天才、人类的精神导师们,他们之后的这两千年我们是怎么混下来的,我觉得真是无法想象。 这些导师们教给人们的其实就是一个“弱”和一个“静”。经常有人以“力”的尺度衡量历史,他们会说,你看看,为什么宋朝老是打败仗,为什么晚明那么窝囊,可见有文化是没用的,还是要变成狼。可他们就不想想,那些强大的、战场上成功的敌人,而今安在哉!伟大的、持续成功的文明,一定是不仅有强的、动的向度,还有弱的、静的向度,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否则就会亢奋折腾把自己搞垮。我们弱的时候,我们静的时候,回头想一想,那真的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丰富,最值得我们记忆、回味和留恋的时候。 有朋友问,这个《小春秋》是不是写历史?我说我写的是历史,但是别人可能比较喜欢谈论历史中的白天,白天的时候人们在闹腾,在勾心斗角。但是我想写一写历史中的夜晚,夜晚是什么时候?是一个人静下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是静下来看月光如水的时候。 我想这样细腻丰富的情感恐怕也只有在夜晚,只有在寂静中才能够被感受到。一个人不管他在白天多么强大,夜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此刻是弱的。所以,面对古人,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真的要把那静和弱全都取消掉吗?把这种静和弱都取消掉以后,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还值得过?这样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李敬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