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近110余年以来,在不同阶段学校体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体育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着。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回顾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阐述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民族主义体育思想、主智主义体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学校体育思想在不同阶段发挥的相应作用,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一、军国民体育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年代) 清王朝末年,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一些有志之士意识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纷纷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清朝末年的学校体育也开始引进、学习、借鉴国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19世纪后半叶,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开办教会学校,如上海的圣约翰书院等,其中广州的玛利逊学校开始设置游戏一科,开展足球、棒球、网球等球类运动;洋务派新式军事学堂,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等学校开设体育科目,重点设置了兵式体操。一些学校先前开设的“游戏”或“体操”科目,开启了学习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经验的帷幕,为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1894年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开始思考用改良主义思想推动小学教育的变革发展,更加注重学习西方教育思想,尤其是学习日本教育方式。1902年留洋日本的蔡锷以“奋翮生”笔名最先在《新民从报》上发表《军国民篇》,倡导国民应具备“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随后,蒋百里、梁启超等人大力支持和倡导该思想。尤其是清政府于1904 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要求小学、中学及高等学堂都开设体操科,让学生不间断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知识[1]。这一行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规定体操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从而使“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具体体现。 军国民体育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其折射出来的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是存在于日本战备状态的一种武士思想形式,日本政府妄图通过该思想向国人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磨炼国人军国主义精神,培养更多勇武的“忠良臣民”。该思想引入我国,丰富了清末民初学校体育的内涵和形式,初步表达了我国学校体育与世界接轨的意愿,体现了自觉学习国外学校体育理念的态度,打开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局面。但军国民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其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教学形式机械呆板,体育课堂毫无生气,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 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1915—1949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伍德、赫塞灵顿、威廉姆斯等人在1901年从顺应儿童天性和自然发展角度提出了自然体育。自然体育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以运动教育为手段,其运动教育的内容以符合儿童本性的游戏、舞蹈、球类、田径、攀爬、举重、搬运等运动内容为主。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维视角透析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功能,将学校体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自然发展方面,强调学校体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扩大了体育的生活教育意义,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引起不同凡响。 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面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爆发,西方国家一些新理论、新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被介绍到我国来。自然教育的倡导者、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于五四运动前后两次来华讲学,大力宣传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当从儿童的本能、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个性自由,呼唤个性解放,受到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欢迎。 在我国开办的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对传播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派来中国的体育干事麦克乐曾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主任10多年,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倡导者,他不仅较系统地把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介绍到中国并加以推广,而且通过校内和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传播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者是留美归国的袁敦礼和吴蕴瑞。两人留美期间师从自然体育的倡导者威廉姆斯,继承了导师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他们两人于1927年回国,凭借留美掌握的自然体育知识与理论,以及对当时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他们在多所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任教,大量培养体育师资,编写教材,著书立说,极力传播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他们合著的代表作《体育原理》是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影响的产物,其内容和书的结构参考了其导师威廉姆斯的同名作[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将体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扩大了学校体育的生活意义,其教育思想、组织形式、内容、手段、方法,都比军国民体育思想更加灵活和具有可操作性。伴随着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推广,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开始走向没落,机械、呆板的兵式体操逐渐被学校废止,尤其是当时的教育部门模仿美国学制,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标志着自然体育思想占据了中国学校体育的主导地位,又于1923年把“体操”一律改为“体育”,突出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权威地位。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 三、民族主义体育思想(1904—1949年) 军国民体育思想在我国学校广泛传播的时期,有人开始思考“国粹体育”(即武术、养生)是否优于西方体育这一问题。新文化运动爆发后,打着“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以全面反对封建主义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和社会价值,从而加深了“国粹体育”的生存危机感。不少人感到,学习、引入西方体育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正遭受国外体育的侵扰,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其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必要重新评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