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的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这样的成语很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的意思也就可以“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知道“仗义”的意思,也知道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判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猜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还是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但是两个AB的结构依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能很快推测出其意义。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的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的成语,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WLM.COM整理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的名词。再如出自《荀子》的成语“兵不血刃”中的“血”放在否定词“不”的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的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还有很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等 
    2.名词直接作状语 
    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 
    ②.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等。 
    ③.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 
    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的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的状语,这就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棋布”中带点的都属于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