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文言文:以趣激效 构建高效文言课堂(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文言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形式。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大多时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一味地讲,只能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我觉得以趣激效不失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一个方法。 
    二、怎样以趣激效 
    强化诵读,读出情趣。文言,是在古汉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我们现在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此就没有学习语言的鲜活语境。这对学好文言文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弥补这一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诵读。“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每天都读一阵子,语境就有了。这样反复诵读,许多词、句、篇都转到自己的头脑里,学习文言文就轻松了。 
    针对诵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读。诵读首先要读音正确。由于文言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这就要求进行认读的训练。注释中对生僻字一般有标注,对通假字一般有提示,对于这一类字的读音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读准确。遇到多音字要鼓励学生勤查字典、词典。如柳宗元《捕蛇者说》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中,“腊”不读“là”而应读“xī”。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二)重视教师范读。文言文朗读要注意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为此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要读出语势,需要对文章层次和思路的分析。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地“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停顿、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水平,帮助学生掌握音节停顿,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如魏学洢《核舟记》中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的停顿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过老师的范读,结合自己的初读,学生才能读得朗朗上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