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工”“商”融和育复合型技能人才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访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陆建洪
    陆建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上有学者的平和与严谨,也有“一校之长”的大气和精明。“借鉴苏州‘双面绣’的绝活,布局出东西方对接的现代经济版图,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工’‘商’融和的办学特色。”陆建洪比喻道,“一‘工’一‘商’这幅‘双面绣’,在全院工作中融和对接并渗透,一面塑出了‘文武双全’的师资,另一面育出了可在‘水陆空’‘多栖生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陆建洪介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由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和江苏省丝绸学校合并后升格而成的。“工”“商”融和的“雏形”在两校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就已形成。前者丝绸类专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科、艺术、文管三大专业群;后者商贸类专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以“商”为主,商贸、机电、旅游三大专业群。一“工”一“商”具有互补性,融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陆建洪认为,要培养“工”“商”融和的复合性技能人才,首先需要教师在内涵上实现深层次的“工”“商”融和。因此,三年前,在他上任经贸职院院长之初,就提出了“经贸职院的教师,必须是‘上得了课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人才,还应该是具有“工”“商”融和素养的人才。”学校三年内重点引进的250多名人才中,兼具工、商两大专业背景的人才已占到了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加“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加“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等具有“工”“商”融和背景的人才,被优先引进。中专升格仅三年多,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就由原来的10多位迅速增至70多位,实现了同类院校用十年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
    抓师资队伍建设的“工”“商”融和,陆院长可谓是执着了“牛鼻子”。再往下,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实现“工”“商”融和,就“水到渠成”了。
    学院首抓教学融和的问题。在学科交叉、互补上“大做文章”,重组学科布局结构,进行多学科嫁接、跨学科研究,促进文理渗透、“工”“商”融和,以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院7个系19个大类专业,进一步优化组合为人文与旅游、信息技术与营销、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等7大学科群。开发出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营销)、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等复合专业。企业管理、基础会计学等课程出现在工科专业,而进出口检验检疫、数字技术基础等课程开进了非工科专业。
    学校还开发了系列选修课程,将全院选修课按模块划分,除了将“工”“商”系列模块纳入其中,提高互选率外,还把《探索星空——天文学概说》等前沿性强、体现“工”“商”融和、交叉渗透的课程安排进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以此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院还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考商科技能证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经营谋略等关键能力,工科学生毕业时除了获得自己专业要求的相关技能证书外,还考取了助理电子商务师、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等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生技能证书互考率达35%以上。
    “工”“商”融和的办学特色,使学生既具有工科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又懂贸易、营销、管理。在历届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学院多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特等奖。“工”“商”融和的办学特色也扩大了毕业生就业面,还创造出了一大批“老板毕业生”。金融011班的包子毅,实习期间就创办了苏州吴中区长桥新塘不锈钢经营部,9个月营业额达280万元,上缴税收13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