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必须育人,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而育人则必须先从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入手。要培养美好的情感,首推语文科。任何一篇传世之作,都是作者 “情动于衷,不吐为快”的产物,无不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凝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诱发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 一、教师须怀情而教,以情激情 语文教材所选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动情于衷,激起情波:或赞颂,或批判;或褒扬,或诅咒;或爱恋,或愤恨等等。教师怀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去与学生交流,用倾进鲜明浓郁情感和评价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平静或不平静的心,对他们进行是与非、爱与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热爱、关怀、体贴、谅解、鼓励、期待之情物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中。 教是为了激情,即用教师本身的情感来感染、打动学生。教师可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神情、动作等对课文、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课文之间距离尽量缩短,达到一种“情感效应”,使学生潜在情感浓化、纯化、深化、强化,丰其量而高其质,即从优化情感的角度来实现“教书育人”的全人教育。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体验情境 1.据课文内容、图片资料、录像等课件或以故事导入或展示实物或设置悬念等手段创设情境。 2.语文教学实际是语言的教学,充分发掘语言因素,也是引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掘语言因素,就是紧扣语文的词、句、段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升华,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画面,启发形象思维,唤起想象和联想,有如闻其声,如见其貌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忘我境界,使学生、教师、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与和谐。 三、进行角色换位,调动学生的感情参与和感情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心中有景,入景始为亲”。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想,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这样,不仅做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入情入景,被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表现出或喜或悲,或笑或怒,或怜或气;适当时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剧,要求有感情,有表情,有动作。凸现人物性格。 总之,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感,鉴赏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感情的参与,“情感只能被情感所打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适当合理地诱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定会有片片的情感绿洲,青少年们的情感发育必将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作者:于淑红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