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關於《大學》「身」「心」問題之哲學省察(10)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哲学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們不同,我們的家庭就在這個土地上生根,由這個生根再一步一步的擴大,如此‍的一直蔓延、擴展出去。所以家庭都是來自於一個共同的血緣命脈,有著生命本源的相‍通性,基本上強調的是心靈的互動跟感通。所以在這裡談到所謂的「治國、齊家、脩身‍」最終是強調我們怎麼樣讓我們的生命從自己這個身內在裡頭,能夠一直保持到一個具‍有仁慈之心的狀態、一個活潑潑的具有生意的狀態。‍
    那麼如何可能讓這個狀態時時刻刻保持很恰當呢?那就要有一個理論基礎的溝通,‍也就是再往下談到的「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十、「格物致知」的兩個向度:「認知的了別義」與「道德的了別義」。‍
    「脩身」往前追溯所提到的「正心」、「誠意」乃至「格物」、「致知」,其實都是一‍樣的,「格致誠正」莫非「脩身」也。「身」,是一個最具體的存在,你可以感受到的一‍個存在、可以活動、可以看得著的一個存在。這個「身」裡頭就有「心」、有「意」。「‍身」,是就人之具體化的「形著化」而言;「心」,是就人的身的感通義而說;「意」是‍進一步就此感通的機能而說那感通的機能本身的「意向」或者「指向」而說。而就「‍身」來講,其心靈的活動本身有一個力量,由這個「意向」推向外在化的「物」,所‍以這個「物」指的就是「對象義」;而「知」就是「分別義」。整個意思是,你那心靈‍意識的活動推出去,使得對象成為一個對象,於是你對那個對象起一個了別的作用、‍起一個分別的作用。
    ‍所以由「脩身」要講它理論的基礎在那裏呢?在「正心」、在「誠意」、在「致知」、‍在「格物」。「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其實是一件事,只是各個不同的理論層次來‍說。就心靈的「感通義」而說其為「正心」,再細微地說心的「指向義」的時候,而說‍其該為「誠意」,就其指向一個事物對象而說其為「格物」,就其知的分別來說是「致知‍」。「致知」是一個什麼樣的工夫?那就是指向一個對象而起一個了別的作用、起一個安‍頓的作用,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展開。‍
    但是宋明理學家「程朱」、「陸王」兩派於此爭議就很多,而兩派最大的爭議點就在‍「致知」與「格物」。朱熹強調「格物以致其知」,格物所以窮理,窮理所以致知;而陽‍明強調「致知就是格物」,因為致知就是致良知於事事物物之上,致良知於事事物物之上‍,就使得事事物物由不正而歸於正,由不正而歸於那個正,這就是格物。當我們說「知‍」是「了別」的時候,其實就隱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就「道德」上說的「了別義」,‍即良知;一個是就「認知」意義上的「了別義」,就是對於事物之理的把握分別。陽明講‍致良知學說的時候,是就道德這個層面;朱熹講格物以致知的著重點,在認知這一面,‍而這兩面可以把它整合起來而籠統用「了別義」這個話去說它。‍
    ‍「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
    工夫從那裏做?從「指向」這個地方做嗎?從「了別」這個地方做嗎?是如何做對‍於「對象的了別」?其實做工夫,簡單的說就是要落實、要著實,不能誠心默坐,要在‍事上磨練,所以說「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身脩。」這個「而后」,它只是「理論‍的先後」,這是「本末」,不是「終始」。「本末」是就論理邏輯的層次說,「終始」我們‍說是就時間發生的層次說,兩者意義不同。「物格而后知至」,這個「格」有兩個意思:‍一是「窮盡」的意思;二是「正」的意思。解釋成「窮盡」的意思,比較接近朱熹的‍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而陽明是把它解釋為「格物」,就是要使得物歸返於正,‍使得那個對象回到恰當的位分上,就是格物。
    ‍換言之,朱子所說的「物」著重點是在於就一件事本身,它跟你的關係,或者可‍以理解成「人事的對象」、「人物的對象」,這對象是有個「人」在,它跟「事物的對象‍」最大的不同是,對象與你的關係,也就是人跟物的關係,是一個不一而不異的關係,‍它不是兩個,也不是一個,是與人密切相關聯的一個整體。而就此整體,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對象,所以它不是客觀的對象,而是一個主客合一,或者互為主客的對‍象。‍
    這意思是說那對象擺在那裏、但是你跟他的關係是關聯成一個整體。若是客觀的‍對象,則是強調「兩造」,強調對於這個客觀對象的清楚把握。但陽明是強調你跟這個‍對象之間,有一種互動而關連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不是一種清楚、而是一種明白。「‍明白」,是它關連成一個整體而使它那個亮光自然朗現出來,就是明白;而「清楚」,‍是我把它當作一個對象、把它分辨釐析,就是清楚,所以這是不一樣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