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每个省的一等奖是按指标分配的,浙江大约能拿到40多个全国一等奖吧。不过在杭州地区,也只有杭二中、杭外、学军中学(的学生)有可能拿到。 记者:这个一等奖对学生有多少好处? 校长:拿到一等奖,基本上可以保送第一批重点本科大学或被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虽然现在也讲综合素质,但大学还是很看重竞赛成绩。 记者:拿到一等奖的学生这么少,那其他人参赛还有多大意义? 校长:奥数分一试、二试。一试与高考内容接轨,难度再稍高一些;二试参加者必须经过专门训练,难度很大。有的人只参加一试,只为了高考考得好一点。据我了解,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学校,也是出于这种想法。 记者:杭州重高录取中,有没有倾向录取“华杯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标准? 校长:几年前有过这样的政策,就是“同分录取”情况下,每个学校可以自己制定录取标准,有学校就会优先录取“华杯赛”一等奖获得者。但现在已经取消了。 记者:这种“潜规则”现在对初中学校还会有影响吗? 校长:可以说有吧。现在保送生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学生初中时有得奖经历,被推荐保送时我们一般都会录取。 业内人士: 一个奥数倒下去, 千万个奥数站起来 疯狂奥数,罪不在其自身。 采访中,业内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奥数本身的价值,甚至将其誉为“因材施教”的典范(针对5%的优秀生)。 在人们的美好愿望中,似乎只要掐断了奥数经济的产业链,奥数就疯狂不起来。 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奥数热的根源,在于有择校,择校的根源,在于政府没有依法履行教育投入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单地说,治理奥数热的政府作为是:努力促进每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质量均衡。如果不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想通过猛药“封杀”治理,其结局有二,一是“走过场”,二是出现某种新的“教育”,用以作为择生的依据。 熊丙奇的担忧已经在杭州出现了先兆。“华杯赛”停赛后,一直不愠不火的“希望杯”数学邀请赛突然热起来,去年全省报名参赛人数达6万人。有消息称,明年一家培训机构还将联络省内大学组织一个全省数学竞赛,并将邀请文澜、育才等名校担任组委会委员。 正如记者采访的那位初中校长所说,中考、高考都是一种“拔优”机制,它决定了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必须要从10个人中选出一个优秀者。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更多的人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成为不同领域的优秀者,且能在社会中找寻到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