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的消息成了这两天关注的热点。 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浪,让所涉高校感到了压力和紧张。很多人直截了当“不服”,或则小心翼翼地表示,希望别把“语文考试”上升到“爱国”、“传统教育”甚至“学科歧视”。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周鸿则向记者大叫“冤枉”。因为该校自主招生考试无论文、理科专业,向来考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今年数学试卷为150分,语文、英语均为120分。他们被列入“不考语文”名单,是由于一些媒体记者的疏忽。 还有些招生办负责人叫“冤”,则是因为“不考语文”并非新举动,不少理工科为主的院校,自主招生测试不考语文已持续数年。他们所持的理由如出一辙:在现有选拔体制下,所有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仍须参加高考,达到一本院校分数线之后,才有资格被录取。对于这些学生,语文应是基本素养,而英语的应用水平却差别较大。 不少招生负责人还表示,自主招生考试的功能在于选拔适合自己学校、学科特色的专业人才。如果面面俱到,自主招生测试势必演变成一场又一场的“小高考”。今年的大学自主招生测试时间紧,所有高校测试都挤在春节之前密集进行,如果几门学科都照顾到,众多在不同大学之间赶考的学生短短一个周末可能就要应付十几场考试,其面临的压力和增加的负担不言而喻。 “大学不可能轻视语文教育,即使是理工科院校。我们还在为一些学生大学临毕业还写不出通顺像样的论文而烦恼,正在大力加强人文知识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一位高校负责人这样说。 人民网记者 姜泓冰 (责任编辑:admin) |